黨員不僅僅是一種稱號,更是一種責任的象征。在七臺河監獄就有這樣一名年輕的黨員——王文軍,他是一個英俊瀟灑帥氣的小伙,老家甘肅,是地道的西北漢子,但給人的印象卻是“書生氣”十足,“儒雅”、“謙遜”、“好學”成為他的代名詞,了解他的人都他叫“書生教頭”,但其卻是一個外柔內剛的男子漢。在監獄工作中,王文軍剛柔並濟、因材施教、以人為本,像老師對學生、醫生對病人一樣,全身心投入教育改造工作之中,用自己的“書生氣”書寫了新時期監獄黨員民警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新形象。

王文軍工作照。
求知與責任照亮人生路
王文軍畢業於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2004年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七臺河監獄工作,工作並沒有讓他停止學習的步伐,業餘時間不斷“充電”,身邊同事都管他叫“好學分子”。

時刻查看服刑人員打針用藥情況。
對知識的渴望與求知的執著,促使王文軍不斷超越和完善自己,2005年4月,通過自學教育考試考入吉林大學經濟法學專業本科學習並順利畢業,2013年5月,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吉林農業大學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攻讀研究生。知識的積累,個人素質的積淀,讓王文軍的綜合素養顯著提昇,並把這股子不服輸、積極上進的學習勁頭有效轉化到了工作當中。

碩士圓滿畢業。
2013年,王文軍調任十二監區副監區長,分管監管改造工作。十二監區是病犯監區,老弱病殘犯居多,對這部分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成為他攻克的新課題,王文軍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但也激發了他對未知探索的動力。工作的同時,王文軍認真研究國內外監獄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大膽創新管理方式,分析梳理老弱病殘犯的心理特征,探索總結出了自已獨特的管理對策,如:在老弱病殘管理中堅持“五有一檔案”(管理有愛心、日常清監有策略、個別談話有方法、處理矛盾有技巧、接見前有評估和建立《老弱病殘犯病情管理檔案》),並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成效,為此,王文軍在監獄獄情會上作為經驗課題進行了交流匯報,得到與會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

學歷證書。
王文軍對服刑人員堅持柔情與關懷的管理方式在監獄是出了名的,很多同事不理解,生怕這個“書生教頭”換來“農夫與蛇”的結果。其實,王文軍深知老弱病殘服刑人員心靈“軟肋”,了解他們普遍存在“生命沒有刑期長”的消極心理,脾氣暴躁、性格偏激,為了讓他們順利度過服刑期,柔性管理和人文關懷更適合教育感化這群特殊的“囚子”。

查看患病服刑人員體溫情況。
柔情與關懷融化囚子心
服刑人員尹某患有幻聽、被害妄想癥狀,長期在監捨和走廊叫罵,自稱有人要害他,經常與監區其他服刑人員發生口角。為了緩解尹某焦躁不安情緒,王文軍常常對尹某問寒問暖,解決他生活與改造中遇到的困惑,時間長了尹某對他有了親切感,並建立了信任關系,一有想不開的事就和他講。有一次,尹某凌晨兩點滿頭大汗找到值班民警,說有急事要見王文軍,無論值班民警怎麼勸說都不行,考慮到尹某病情剛有些好轉,隨時有復發或做出極端事情的可能,而王文軍又是最了解他的人,經監區值班班領導再三考慮,與王文軍取得了聯系。睡夢中的王文軍接到電話後,二話不說便趕到了監區,與尹某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天亮了,尹某的情緒穩定了,臉上露出了笑容,此刻的王文軍心裡踏實了許多。

與服刑人員尹某進行談話。
黨員就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及關頭豁得出來。王文軍就是這樣的年輕黨員,在監區黨員民警中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黨的宗旨,用對黨的那份無聲的真誠和不悔的執著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為黨的事業增光添彩!
個人簡介:
王文軍,男,1984年3月29日生人,200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2004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黑龍江省七臺河監獄十二監區副監區長。2013年被中共黑龍江省直屬機關委員會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榮獲省直監獄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和省局個人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