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8日訊(高力超 記者 孫曉銳) 金秋十月,層林盡染,瓜果飄香,豐收的喜悅灑滿了林區大地。對於綏棱林業局東風林場來說,今年更是一個豐收年。
走進職工侯大龍的紫蘇種植地,現場的工人們正在忙著收割。
侯大龍告訴記者,每年自己也是種植玉米和大豆,但是林場宣傳和引導我們調整種植結構,精過一番調查和研究,我選擇了紫蘇。因為紫蘇項目對土壤要求不高,它的投入少,效益很大。而且種植紫蘇一般是在5月份種植,9月上旬左右收割,不與大豆種植爭搶農時。這些優勢讓侯大龍堅定了種植的信心。
如今看來調整種植結構決定是正確的。從目前來看雖然是第一年種植,但現在來看長勢非常好,種的四晌多地預計能打到12000斤左右。如果按照現在市場行情每市斤四塊五計算,我現在種的這四晌地,純收入能掙四萬元左右。
喜獲豐收的侯大龍開心的談論著紫蘇的價值。紫蘇有很多藥用價值,功效好多,比如紫蘇葉,綠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摘下來吃,紫蘇粒可以榨油,有些高檔化妝品其中就包含這個紫蘇油,紫蘇還能吸收地裡的農藥殘留,是非常好的,今年種完紫蘇,來年種什麼作物都可以。
提起種植紫蘇,還有一段小插曲,在綏棱林業局提出鼓勵林場職工依托豐富的林下資源,大力發展自營經濟的大潮中,林場領導找到並鼓勵侯大龍,主動轉型、大膽創業,嘗試種植紫蘇項目,同時帶動其他職工發展特色種植項目。侯大龍知道“等靠要”是庸漢,“不等不靠”纔是好漢,同時林場還為侯大龍提供技術指導,主動幫助他聯系銷售渠道,為他免除了後顧之懮。
像侯大龍一樣,東風林場先後有8戶職工引進了紫蘇種植項目,種植面積達到了1000多畝。
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東風林場還以旱改水為契機,大力開展種植業調整步伐,水稻種植、紅小豆、白瓜子、玉米等項目在東風林場遍地開花,職工們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追逐著致富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