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19日訊 14日,在五常市英城子鄉紅旗村三隊的一處院落裡,13歲的郭香正在帶著8歲的妹妹郭蕊蹲在地上搓苞米粒,一天的時間,一地金燦燦的苞米被兩個乾活小能手拾掇利索,整齊碼在牆角。“媽媽兩年前離家後再沒回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現在我帶著妹妹在爺爺家住,平時還得幫爺爺照顧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的奶奶……”說話的是13歲的留守兒童郭香,蓬亂的頭發被隨意紮在腦後,眸子裡忽閃著淚花,聲音越來越小……18日,記者走近郭香的世界,聆聽一個女娃成為家中“頂梁柱”的感人故事。

怕奶奶發病走丟她不分早晚跟著
郭香的家是座30年的老屋子,磚頭拼接的地面,走路稍微用點力就能帶起來一層土灰。“房子太老了,瓦片碎了不少,一到雨季就得備好碗盆接雨,夜裡雨大時要起來好幾次。”說話的白發老人是郭香的爺爺郭江,今年已經65歲,“郭香、郭蕊這倆孩子命苦,媽媽兩年前離家了,一句話也沒留,為了掙錢,孩子他爹郭春如常年在外打工,郭香就像個小大人似的照顧妹妹,洗衣服、做飯、輔導功課,從來不喊累。”
眼前的郭香有些怯懦,不愛說話,抿著雙脣,肥大的衣服裝著瘦小的身體,時時不忘拉著身邊的妹妹,“妹妹太小了,我得照顧她,有時也要幫著爺爺照顧奶奶,奶奶發病的時候不分白天晚上到處走,我怕奶奶丟了就跟著,有時候跟著跟著就哭了……”
掰苞米收糧食像男孩一樣乾活
說起這個懂事的小孫女,奶奶王秀蘭意外打開了話匣子,“她天天拽著妹妹出去拾荒,瓶子、紙殼用繩子拽回來一堆再賣錢,我說別撿了,再累著,孩子不聽,現在住校了,每周回來還帶著一大袋子塑料瓶子。”說著話,王秀蘭有些失落,對自己時好時壞的病情、給這個家庭帶來的負擔,心裡有著深深的愧疚。
“一開始也挺不好意思的,怕小伙伴們看見,我就天黑了之後再去村頭撿廢品,後來發現,廢品換來的錢能貼補家用,我又覺得這是件自豪的事,心裡高興。”郭香看著爺爺,說出了讓成人都深感意外的話,“洗衣服水再冷,我也覺得沒啥,早起給雞鴨剁食,我也乾得越來越熟練了,下地掰苞米、收糧食,我也能像個男孩子一樣乾活。”雖然只有13歲,郭香的雙手卻已布滿老繭,爺爺不讓她乾重活,她就夜裡偷偷起來乾。“有幾次我發現了,讓孩子趕緊睡覺,越說心裡越難受。”爺爺眼中的孫女郭香,懂事得讓他欣慰,也懂事得讓他心疼。
想讀更多書想看更大的世界
談起對未來的打算,郭香沈默了,一旁的爺爺告訴記者,孩子學習沒讓家人操過心,成績也不錯,“在班上是努力的孩子,這點讓我挺欣慰的。我沒啥文化,小學沒念幾年,不認識啥字,根本輔導不了孩子,她喜歡讀書,有時候誰家給本舊書就像個寶貝似的讀。”
郭香說,她想多讀書,能更好地輔導妹妹,也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妹妹有時候不聽話,不寫作業,氣得我直哭,我說媽媽不在,你就得聽姐姐的,好好學習。我想,我要是學習好,以後家裡條件好,一定把奶奶的病治好了,我想多讀書,增長見識,可爺爺的錢都用來養家了,實在沒有多餘的錢給我買書了。”
如果您想關注這個懂事的留守兒童郭香,提供課外讀物或者其他形式的愛心幫扶,歡迎您撥打記者熱線187046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