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9日訊 近日,在我省“十二五”科技創新成果展上,為數不少的“老字號”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先進技術,助推產業昇級,其中的龍頭如今已站在該領域的國際前沿。(見黑龍江日報10月17日一版《“智”造昇級老國企煥發新生機》)從代表國內外火力發電行業最高水平的100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塔式鍋爐,到攻克核電站“心髒病”、“神經病”難題的300MW、1000MW核電站反應堆冷卻劑軸封主泵和AP1000三代核電反應堆冷卻劑屏蔽主泵,再到歷經6年研制成功的核島主設備超大型鍛件實現國內自主制造和應用,一系列象征我省重工業實力的重量級、突破性,甚至是國寶級成果見證了我省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熱度與力度。
透過成果我們看到了哈鍋、哈電、一重等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些國民經濟發展中響當當的“主力軍”,曾經風光無限,也遭遇成長煩惱。經歷了轉型陣痛過後,“老”國企自主創新、謀變圖強的意願越發強烈,改革越發主動,創新越發積極。尤其是近年來,我省圍繞改造昇級“老字號”,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激活“老字號”存量,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昇級,成為國有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有效途徑。
機遇與挑戰下,通過仿制、降低成本,都不足以支橕國企更大發展。國企要真正發揮領軍作用,不僅要“老當益壯”,更要激活存量,讓“老樹發新枝”。科技創新成果展上的這些亮點也充分佐證,我省國企走的是一條依靠核心技術突圍發展之路。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具有傳統優勢的老牌國企主動增加科研方面的人力財力投入,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主動推動科技與發展的深度融合。尤其是集中力量、重點突破、自主創新,研發出自己的核心技術,通過科技引領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振興通道。可以說,在轉型昇級中通過科技創新讓“老字號”的“心髒”強起來,讓整體能量大起來,發展支點多起來,潛在動力活起來。這個“強心髒”是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靠科技創新引領,是“老中生新”的關鍵。
芳林新葉催舊葉,靠的是自然界的新陳代謝,對於“老字號”國有企業,若使“老樹發新枝”,也需要“老樹”以歲老彌壯的根系,去吸收科技創新的營養。而這個過程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打破原有的路徑依賴的勇氣,需要探索正確發展方向的膽識,既要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又要強化自主創新成果的源頭供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科技創新正在喚醒“老”國企振興發展的洪荒之力,“老字號”的“脊梁”作用在每一次的科技推陳、技術更迭中,不斷強化進步,一大批“老”國企正在向科技創新型國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