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20日訊 近年來,牡丹江市積極引導農業經營主體樹立“種得好,更要賣得好”理念,鼓勵他們在種出優質綠色農產品的同時,通過線上銷售、私人訂制、開辦微商等新型營銷方式,讓綠色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這幾天,寧安市渤海火山石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榮喜正組織農戶,收割百餘畝私人訂制的水稻。郭榮喜說,公司種植的水稻,是采用“鴨稻共生”的生產模式,不使用化學農藥,保證了水稻的質量。公司還推出了“點對點私人訂制”的方式銷售稻米,在水稻種植基地建設了遠程可視物聯網系統。通過這個系統,遠在千裡之外的會員通過網絡,就可遙看稻田裡的生產全過程,增加了會員對企業的信任度。目前私人訂制會員已發展到四五十人,吸引了鋼琴家郎朗等一批明星成為會員,北京百麗、廣東楷模等企業成為集團客戶,企業在獲得效益的同時,基地農戶平均每畝效益2300多元。
據介紹,牡丹江市在省農委的指導支持下,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工作,市政府出臺並實施了《牡丹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打造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的若乾意見》,規定對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網店,經省農業主管部門批准驗收後,每個店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資金扶持,有效提高了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
目前,全市有21家企業采用互聯網眾籌、點對點訂制、互聯網專賣等方式銷售農產品,年銷售量達1.13萬噸,銷售額達4.91億元,產品涵蓋糧油、果蔬、食用菌、山特產品、蜂產品等5大類,近百種不同品類、不同規格的產品供消費者線上線下選擇。
寧安市明君瓜類專業合作社的西瓜和甜瓜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21個蔬菜品種也獲得無公害產品認證,這些產品在線上線下都俏銷。記者采訪合作社理事長高波時,她正在大棚裡查看種下不久的草莓、油桃等。她說,這些水果和蔬菜預計於明年春節前上市。說到銷售,高波高興地說,這些綠色食品通過在網上發布信息,能夠迅速銷售出去,從牡丹江到哈爾濱、北京、上海等地,網上客戶群不斷擴大。合作社通過與郵樂網、順豐快遞合作,產品已銷售到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今年的瓜類線上銷售額就有270多萬元。”高波介紹說,合作社依托兩家自營直銷店開展微信營銷,采取線上訂單、線下體驗銷售模式,微信平臺年銷售額達到32.4萬元。
海林市森寶源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在淘寶網、京東商城、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城等網絡平臺開設旗艦店開展網上銷售,年銷售產品20萬袋以上,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銷售經理張鳳麗說:“公司的產品都是綠色食品,消費者認知度高,每天在網上僅木耳就能賣出二三百斤;其中不少是銷往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黑龍江慈蜂堂東北黑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慈蜂堂牌系列蜂產品,也是新型營銷的受益者。據統計,慈蜂堂牌系列蜂產品三年來在淘寶統計的銷量中始終位列全行業排名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