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鍛造振興發展新發動機 東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國企答卷
2016-10-21 08:09: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國軍 李建平 梁冬 王炳坤 姚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21日訊 這是一場事關東北轉型的『關鍵之役』,這是一次重塑振興脊梁的『涅槃之舉』,這是一條走向復興的『必由之路』。

  曾經,被譽為『共和國長子』『國之重器』的東北國有企業支橕起新中國獨立的工業體系;如今,正處於轉型最艱難時刻、佔據東北經濟『半壁江山』的國有企業,在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號角聲』中再次走向東北振興的舞臺中央。

  破除體制機制頑疾、卸掉沈重歷史包袱、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彈指一年間,東北國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開始釋放出澎湃洶湧的新活力。

  新一輪國企改革『風生水起』

  機關部室精簡44%、管理人員精簡38%,2.25萬人實現組織化分流安置,今年前9個月同比減虧13.4億元……這是東北最大煤炭企業龍煤集團自我救贖、『斷腕』改革的初步『成績單』。

  『龍煤攻堅』只是東北強力推進國企改革的縮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自去年9月13日公布後,東北各地和央地國企迎難而上,砥礪前行。

  ——改革認准了的事,就要『掄起膀子』大膽乾。

  『本輪改革,我們重點立足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吉林省國資委負責人表示,通過推進集中統一監管,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國資委職能,組建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舉措,為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創造條件和環境。

  ——改革要讓企業卸掉歷史包袱,輕裝上陣。

  『我們在央企中率先完成了「三供一業」剝離和廠辦大集體改革,使公司放下沈重歷史包袱。』中國一重董事長劉明忠在黑龍江省與中央企業融合發展合作交流會上自信地分享著經驗。

  吉林石化供水、供電、燃氣業務已逐漸剝離,為企業輕裝上陣提供了巨大支持,企業管社會正漸行漸遠。

  ——改革就是要實現體制一變天地寬。

  『國企有優勢,但現代管理不是優勢。自從企業引入民營企業宏躍集團負責生產經營管理後,光是嚴格采購,一年就節省3.19億元。否則,現在有色金屬行業這麼困難,我們根本挺不過來。』葫蘆島鋅業股份公司黨委書記張正東頗為感慨地說。

  嘗到『甜頭』的遼寧省近日發布公告,擬向省內外戰略投資者首批出售7戶省屬國企的部分股權。遼寧省國資委負責人表示,這批國有股權出售後,新的戰略投資者將派代表參與國企管理,有利於加快形成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企業經營機制。

  供給側改革激發內生新動力

  新一輪東北國企改革,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不少傳統產業老國企,去產能、去庫存任務很重。身處逆境,如何突圍?記者采訪東北三家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逆勢增長的大型國企後,找到了答案。

  ——撫順特鋼:追求高精尖不走尋常路。

  『鋼鐵行業的冬天還沒過去』——這是當前鋼鐵行業的普遍感受。但撫順特鋼卻熱火朝天。

  去年,撫順特鋼實現淨利潤1.97億元,增長319.5%。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振天說,不少企業在大路貨上搞價格戰,我們悶頭研制皇冠上的『明珠』,只做掐尖的品種。目前撫順特鋼承擔的國家課題有50多項。

  ——哈電集團:傳統制造業『老樹發新芽』。

  在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發電設備監測中心的顯示屏上,機組振動擺度、發電機性能等發電機組運行的關鍵數據不停閃爍。

  『根據這些數據,技術人員可為數千裡之外的三峽機組遠程診斷。』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劉平安說,將互聯網技術應用於傳統重型裝備業,實現遠程診斷服務,是近期哈電集團為三峽、向家壩及溪洛渡電站用戶機組提供的全新服務。

  從產品制造商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提供商轉變,讓哈電今年上半年現代制造服務收入達62.7億元,實現了銷售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

  ——吉林化纖:老國企闖出新『絲路』。

  吉林化纖集團以創新和供給側改革為主線,逆勢崛起,扭虧為盈。竹纖維是近年市場上廣受歡迎的產品。吉林化纖主動調整供給,在竹纖維產業標准、生產、技術、產品等方面形成整套自主知識產權。吉林化纖的竹纖維產品佔全國市場份額70%以上。

  東北振興,今朝還看國企

  在東北,國企改革不率先破題,全面振興無從談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東北國有經濟佔比偏大,國企改革與整個結構調整、經濟轉型昇級緊密相連,牽一發而動全身。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央地融合成果顯現。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央企與地方融合是改革重點,也是東北振興的發力點。

  今年9月下旬落幕的黑龍江省與中央企業融合發展合作交流會結出了60個簽約項目的『碩果』,覆蓋了全省13個地市,對接了38家中央企業,簽約額1342億元。

  黑龍江省國資委負責人說,央地融合發展,融的是理念和思路,合的是產品和項目,做的是協調和互動,求的是再造和雙贏,實現了從『你是你』『我是我』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轉變。

  ——搭乘『一帶一路』,國企加速『走出去』。

  『6月中旬簽訂了金額達24.5億美元的迪拜哈翔清潔煤電廠項目,今年國際合作的勢頭不錯!』哈電集團董事、副總經理苗立傑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目前哈電在建的26個重點項目均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電站裝備產能過剩背景下,哈電集團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率先通過開拓海外市場實現逆勢增長。今年僅前4個月,哈電對外合作就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118%,完成全年計劃的一半,正式合同簽約額176.55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146%。『中國動力』開始走出去,叫響海外市場。

  在『一帶一路』引領下,東北國企『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其中,僅遼寧省屬企業就有6個項目納入《遼寧省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施方案》重點項目清單。

  ——國企重構東北振興新產業格局。

  調整產業結構,成為時下越來越多黑龍江企業的經營之道。黑龍江省工信委副主任杜毅說,『走創新發展之路,向機器人等新興產業轉型,挖掘新經濟增長點,新經濟正給老工業基地帶來生機。』

  在吉林省,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老三樣』支柱產業在不斷被鞏固的同時,國企正發力打造醫藥健康、裝備制造、新材料、旅游『新四樣』優勢產業。

  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冶金工業、石化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速下滑較大,但機器人、民用航空、集成電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則保持較高增速,經濟動能轉換在加快、內生動力在增強。

  東北,以新一輪國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紅利開始不斷釋放,新動能逐漸形成……

責任編輯:張廣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