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主圈佔公共綠地後的院子裡,原有的低矮院牆依稀可見,遠處的違建假山一目了然。
東北網10月21日訊 違建風波起,牽動思鄉情。當齊齊哈爾市秀水家園違建毀綠事件隨媒體報道而傳遍街頭巷尾的同時,一些外地的齊齊哈爾人也從新聞網站、手機等新媒體上了解到了事件的經過。他們或是遠方游子,或是移居異鄉,均對每一篇報道密切關注,對事件的每一步進展表示關心。他們隔空致電記者,表達出相似的心聲——心疼,這麼好的小區,禍害成這樣,咋整的?咋管的?
在哈爾濱做生意的齊齊哈爾人鄒先生在熱線電話中說道:“現在很多新建小區都以園林綠化為噱頭,吸引百姓前來購房。百姓入住後,頭兩年小區綠化都會很好,但是時間長了小區綠地就會慢慢地被‘歸屬化’,再加上物業的管理不到位,‘歸屬化’就會被蔓延。當業主找到物業公司希望將違建拆除恢復綠地時,物業公司就會以沒有執法權說事,並且表示已經將此類事件上報到職能部門,等著到時候執法隊員來拆就行了,可是往往這一等就不會有下文了。很顯然,秀水家園就是這樣情況,一等就一年。”
21歲的小劉是在佳木斯市某高校就讀的鶴城學子,每天都看微信、朋友圈上有沒有什麼新鮮事。他在微信朋友圈看了秀水家園小區私搭濫建的報道,感到“臉發燙”。“所有居住在有違建行為小區內的業主都是受害者,這其中同樣包含違建業主本身。房屋的建設是有嚴格的建築安全標准,任意對小區進行改變都會直接影響到小區居民的安全。小區內的違建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制止,往往會起到反面的示范作用。這些人的想法就是看著別人建完感覺很好,能夠獨自使用的空間被擴大,反正也沒人管,久而久之,其他人就會跟風效仿。”
市民陳女士因工作需要,暫時被調到大慶市工作。她在網上看到秀水家園小區“違建毀綠一年多沒人管”表示憤慨,“只有公眾對違章建築不再忍耐,業主加強權利意識和義務認知,摒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執法部門繼續強化執法行為,城市纔有可能從根本上鏟除小區內的違章建築,恢復綠色家園。”
20日中午,記者來到秀水家園,小區背陰的池中,清水已附上薄冰,這意味著室外施工的季節快要終結,留給拆違的時間不多了。15號樓正對著小區的大門,物業把其當做整個小區的“臉面”,精雕細琢,綠意蔥蔥,可萬萬沒想到,最“不聽話”也是最先違建的業主,正是出自這裡。物業負責人稱,小區從2010年開盤入住開始,始終將綠化作為重點工作,打造綠色生態家園,今年還將小區內千株樹木更換一新。可是看著辛苦耕耘的綠地被一點點破壞、圈佔,深感痛惜。“一年前,我們制止無效,眼睜睜看著小區15號樓第一處違建建成,從而泛濫。這次媒體連續四篇大篇幅報道,違規的業主感到了壓力,這兩天,再次和他們溝通時,部分業主口頭表示願意配合,積極拆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