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大興安嶺林業設計院講授節能保暖技術。
黑龍江日報10月24日訊 10月11日至14日,省人社廳組織12名從事普外科、新生兒科、中醫科、口腔科、急診科、婦科、眼科、心內科、腦血管科以及森林豬養殖、寒地漿果精深加工、低能耗建築等領域的優秀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帶著服務基層、建言發展的使命,深入到大興安嶺的醫院病房、門診、手術室和林業生產的科研院校、養殖基地、實驗室,與基層醫務工作者、林業技術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幫助解難題、拓思路、謀發展,為林區加快轉型發展,推動各項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橕。
把脈會診傳經送寶
10月11日,活動啟動儀式一結束,專家們就兵分幾路深入到大興安嶺地區醫院、大興安嶺職業學院、地區建設局、地區畜牧總站等單位對口開展技術服務活動。
普外科專家、哈醫大一院主任醫師許軍是腹腔鏡、甲狀腺診斷手術方面的專家,他對口深入到大興安嶺地區醫院詳細了解了外一科醫療設施配備、醫護人員配備及主要開展業務等情況,並現場為預約掛號病人進行了診治。聽說省城來了醫療專家,外一科門前聚集了許多患者。許軍在這裡與醫護人員配合利用腹腔鏡先後做了膽囊、闌尾、疝修補共5例手術,並現場指導技術操作方法。
“這下好了,不用老想著去省城醫院看病了。”在加格達奇林業局工作的李先生高興地對記者說,他患有膽結石病,最近癥狀加重了,在醫院官方微信上看到省城專家來坐診,今天專門找專家再給好好看看。
“新生兒病房是兒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區醫院晉昇三甲醫院應該建立新生兒病房,這樣能夠成功增加新生兒疾病搶救成功率。”來自哈醫大一院的新生兒專家米延對記者說,她經過門診和深入病房查看患者後,發現適合兒童的藥物少,缺少診斷設備,建議上級部門增加對醫院的投入。兒科醫生是高風險的崗位,不斷提高醫療水平是必要的,接下來的幾天,她以集體授課的方式,重點為科室人員講授新生兒黃疸診斷、治療和ABO溶血等方面的知識。
與他們一同到地區醫院開展對口服務工作的還有6名不同醫學領域的專家,他們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通過考察指導、業務培訓、技術指導講座、手術演示、坐診、預約來診等方式,有效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復雜的醫學技術難題。這裡的醫生們也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聽得真、問得細,他們掌握了許多疑難病例的診斷及具體治療方法,獲益匪淺。
據統計,幾天來,專家們門診看病230次、指導手術17例、授課16次、解決疑難病例10例。
現場指導破解難題
活動期間,來自省農科院、哈爾濱低能耗建築中心,從事森林豬養殖、寒地漿果精深加工、建築節能的專家們,馬不停蹄地連續深入到科研院校、養殖基地進行現場指導,面對面地破解技術難題。
“建築廢棄資源如何再利用、蓄能式農業溫室如何建造、房屋建設怎樣節能又防災……”這是大興安嶺地區建築、設計人員十分關心的問題。來自哈爾濱鴻盛房屋節能體系研發中心的高級工程師林國海,到大興安嶺林業設計院為100多名建築、施工、設計人員進行建築領域專題講座,現場解答技術“難題”。
來自省城專家們的敬業精神和高超技術讓大興安嶺的醫務工作者和林業技術人員受益匪淺,紛紛表示要和專家建立長期聯系,及時從專家那裡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專家們表示,願意為大興安嶺提供長期服務。
省人社廳專技處處長高廣宏介紹,自2012年“萬名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啟動以來,我省已組織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層2次、省級專家服務基層6次,共舉辦專題學術報告60餘場,破解制約基層發展技術難題1560多個,技術指導3000多人,提出合理化建議359項,達成意向性協議142項,得到基層單位和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充分認可和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