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訊 望著自家院中白白胖胖的大鵝,海倫市海北鎮愛國村四組村民沈文奇心裡樂開了花,盤算著:到年底收入五六千元沒問題。自打幾年前因病致貧,沈文奇家的年收入就從沒超過2000元。
沈文奇的情況只是海倫市實施精准扶貧的一個縮影。
海倫市是國家級貧困縣,國定二類革命老區。經精准識別,確認貧困村101個,貧困人口118030人。通過2014年至2015年的扶貧脫貧攻堅,已脫貧貧困村30個,貧困人口41684人。為實現到年底脫貧33766人、摘帽貧困村25個的脫貧目標,該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圍繞基礎設施、主導產業、教育、金融、醫療等方面采取措施進行扶貧脫貧攻堅。
在發展主導產業扶貧上,全力推動富硒、旅游、畜牧、電子商務四位一體產業開發,增強造血功能。重點打造綠色富硒產業“雙百工程”,即建成100萬畝富硒產業核心區,覆蓋全市8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規劃建設150公頃富硒產業園,帶動5000農村貧困人口就業;培育富硒加工龍頭企業19家,延長富硒產業開發鏈條,拉動就業持續增長。大力開發旅游文化產業,建成農家樂140家、林家樂35家,成立了以剪紙藝術培訓展銷為重點的文化產業公司、北派二人轉傳承保護中心、紅燈記紅色文化博物館,帶動5000戶貧困戶走上脫貧路。立足“中國籽鵝之鄉”優勢,大力開發畜牧產業。目前全市大鵝飼養量已達256萬只,帶動3000戶貧困戶脫貧;與福建興源牧業簽約建設20萬頭標准化養豬場,通過投入扶貧專項資金參與利潤分成,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戶增收7000萬元。大力開發電子商務產業,建設電商創業園和以貧困村為單位的101個村級電子商務終端店,促進農民實現銷售增收。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1.29億元,實施了東紮路49.8公裡改造工程,解決3個鄉、17個貧困村、24個革命老區村出行難問題;投入5000萬元專項資金,實施了25個貧困村、100公裡村屯道路硬化工程和97個村屯、5.46萬人飲水安全工程。采取舊房換好房、建設幸福大院、“穿衣帶帽”維修加固、舊學校改造與幸福大院建設結合、動員子女及親屬出資等方式,通過整合各方扶貧資源,預計年底可完成3392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新安裝有線電視的,不但免收初裝費,還將收視費從312元降為100元。
在教育扶智脫貧上,進行寄宿制學校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共實施27個項目;助學貧困生5000餘人;新建一所職教中心,作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重點對貧困戶進行培訓。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的831名普通高中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
在醫療扶貧上,投資3560萬元,啟動建設了市中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出臺了健康扶貧新政策,貧困人口在市鄉兩級醫院就診,免收診費和掛號費;在鄉鎮衛生院住院的貧困患者,醫藥費全額報銷;在市直醫療機構住院的持卡貧困患者,醫藥費報銷比例提高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