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名即將出征南極的科考隊員

歡送儀式
東北網10月26日訊 25日下午,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為即將出征南極的第33次南極科考隊員舉行歡送儀式。此次我省共有5名科考隊員參加考察任務,其中既有曾四次奔赴南極的老隊員,也有首次參與的年輕人。11月2日,“雪龍號”將從上海出發,途經多個站點之後,到達我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羅斯海區域新站。此次科考結束後,南極中山站和羅斯海新站部分區域的三維實景地圖也將繪制完成。
五大科考項目覆蓋南極四個區域
此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是黑龍江局第14次參與執行,承擔的項目包括長城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基准站運行及維護、中山站冰蓋機場基礎測繪工程、中山站站區周邊傾斜攝影測量、南極內陸昆侖站測繪考察、羅斯海新站選址測繪五個項目。
科考任務覆蓋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中國第五座科考站選址(羅斯海)、固定翼飛機中山站冰蓋機場選址等全部區域。黑龍江局將派出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的王連仲、朱李忠、楊伯宇和黑龍江省測繪科學研究所的馮洋、黑龍江第一測繪工程院的呂立楠5人赴南極執行科考任務。
25歲新隊員首次“出征”南極
“我現在想的不是去南極有多新鮮,更多的是擔心任務。”25歲的楊伯宇笑著說。2014年畢業後進入省測繪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的他將在今年12月份至明年2月份,完成長城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基准站運行及維護工作,並利用北斗衛星導航設備聯測周邊大地控制點,獲取觀測數據。
“我父母和女朋友知道我要去南極之後很興奮,為我感到驕傲,他們一再跟我說要多拍點南極的風景和企鵝,讓他們了解不一樣的南極。”楊伯宇說,這是他到省測繪局工作以來,第一次要獨立完成科考任務。
首次去南極將面對零下50多度低溫
35歲的科考隊員呂立楠28日就要從哈爾濱出發到上海了,11月2日,他將登上“雪龍號”赴南極內陸昆侖站進行科考。他也是首次參加南極科考,將在南極體驗“極寒”天氣。
“我聽以前的科考隊員說,昆侖站最高氣溫零下30多度,最低氣溫可能會達到零下50多度,我在哈爾濱生活了10多年,已經習慣了寒冷,現在最擔心的是在寒冷天氣下會增加工作量。”呂立楠說,到了昆侖站之後,科考隊員會換上保暖性比較好的連體“企鵝服”,還會發防曬霜,現在的南極將會一直是極晝天氣,紫外線特別強,但是天氣還特別冷,需要帶特別厚的手套,這就會影響實際操作,可能就會延長工作時間。
55歲老隊員家人下最後“通牒”
此次擔任中山站冰蓋機場基礎測繪工程的是曾四次赴南極、具有豐富經驗的王連仲,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去南極了。“年紀和身體都不允許了,而且家人已經‘警告’過我,以後再也不許去了。”王連仲說。
王連仲在此前被檢查出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我自己不擔心,家裡人比較擔心,上次我去南極是2010年,多年以後能再次被選中,我還是很高興的。”王連仲說,直到現在,他依舊忘不了初到南極時的那份震顫,時刻牽掛著那個潔淨的世界。“新爸爸”連續兩次去南極最牽掛的是女兒
從上次科考回國後到現在,朱李忠在家的時間還不到半年,此次出行最讓他牽掛的就是已經10個多月的女兒。
此次朱李忠在羅斯海新站選址測繪的任務,需要在自然條件和支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完成預選站區核心區域傾斜攝影測量任務和大地控制點不測任務;在受條件所限時,努力完成預選站區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任務和大地控制點布測任務。朱李忠說,此次任務對他來說充滿了未知,“羅斯海區域我從來沒去過,這一次如果順利的話,回國之後將有新站的三維實景地圖。”
2015年朱李忠參加南極科考期間他的女兒出生,今年4月他剛回家時,女兒對他還很陌生,而這對父女剛熟悉了幾個月,這個“新爸爸”又要離開家了,“最近幾個月每天都能看到她的變化,她的第一次翻身、坐立、爬行,這些都讓我十分驚喜,現在她偶爾會叫爸爸、媽媽了,而且扶著東西能站一會了,幾天看不見就會有明顯的變化,這次出門又要辛苦妻子和父母去照顧她。而我最牽掛的也是女兒,明年回來她都已經15個月了,到那時應該會走了,也能自己吃飯了吧。”朱李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