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動經濟轉型昇級
2016-10-27 16:08:1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琦 周峰 遲向宏 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27日訊 如今,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發展。七臺河市這個位於北方邊陲、相對閉塞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在電子商務發展上譜就一篇動人心弦、催人奮進的轉型進行曲。

  據統計,七臺河市電子商務自2015年9月全面運行以來,已建成了7個產業園區及示范園區,2015年實現線上交易1.9億元。截至今年9月,全市園區入駐電商企業115家,線上交易量實現2.56億元,累計安置拉動就業4000餘人……七臺河,正飽含轉型的渴望,隨著電商時代的脈搏而躍動。

  當前,七臺河經濟社會正處於轉型昇級的關鍵階段,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立足“發展電子商務、促進經濟轉型”思路,在全市上下掀起了發展電商高潮,迅速搶佔新興市場制高點,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可以說,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是七臺河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並將逐步成為謀劃轉型昇級、推動創新發展、實現全面振興的新支橕、新引擎、新發力點和增長極。

  7:1與4:1從量變看質變

  有這樣一組數據:今年1到9月份,七臺河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收寄)累計完成107.86萬件,同比增長91.21%;七臺河快遞企業業務投遞量累計完成462.21萬件,同比增長100%。更直觀地說,七臺河收寄比例從7:1變為4:1,這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七臺河特色產品正依托互聯網和快遞公司走出市門,馳往全國各地。

  這樣的量變是喜人的,同時折射出的,是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轉變作風、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真成效,是全市人民搶抓機遇、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的新風向。而將這一切牽在一起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這纔是質的飛躍。七臺河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馬志勇對電商發展給予厚望,他提出要緊跟時代節拍,增強發展電商的信心,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著力打造電商自主平臺,助推本地產品遠銷各地,拉動本地相關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致富。市長徐建國也明確提出,要切實轉變觀念,將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興業態的重要平臺,作為“不唯煤、超越煤”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支橕,作為“無中生有”推動轉型的新發力點。市委市政府領導清醒地認識和把握到電子商務對七臺河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帶領全市人民投身電商大潮。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企業主體、應用主導,在起步中謀全局、在推進中大手筆、在發展中拓思路、在工作中傾服務,並充分借鑒國內電商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七臺河電子商務從誕生到飛躍一氣呵成,沒有停滯、沒有質疑,只有堅定不移地向前向前再向前。七臺河出臺了《七臺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在應用規模明顯擴大、產業集聚度明顯提高、支橕環境明顯改善三個方面的發展目標,提出在拓展電子商務應用領域、構建電子商務發展體系、優化電子商務支橕環境等方面14項重點工作。組建了市政府電商推進領導小組,抽調人員設立了電商辦,明確了職責,對32個成員單位也明確了各自任務。

  各區縣也相應成立電商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保證了全市電子商務工作的有效推進和落實。更難得的是,在全市經濟下行、財政陷入困境中,仍落實財政預算資金1000萬元,專門用於發展電子商務。在發布實施了《七臺河市發展電子商務扶持政策(2015—2016)》基礎上,研究下發了《七臺河市發展電子商務扶持政策實施意見》,進一步強化了扶持力度、擴大了扶持范圍、明確了扶持內容,尤其對電商產業園區、電商進企業、電商進市場、電商進農村、電商進社區以及跨境電商、電商平臺建設、經營額達到一定數量的分別給予獎勵,為推進電商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率先衝破觀念壁壘,搭臺出力,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務,堅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在幾乎是電商空白的七臺河大地上用心潑墨揮毫。2015年8月31日,市電商產業園正式開園。那一刻起,發展電子商務真正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從“無中生有”到“有中生新”,眾多的電商模式、先進的發展理念和蓬勃的發展態勢交融奔湧,使電子商務逐步成為拉動七臺河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電子商務產業園入駐企業已達58戶,截至目前實現線上交易10364萬元。建成“七臺河名特優電商超市”,電商協會正式成立,現已發展電商會員70餘家,承辦出版刊物《七臺河電商谷》,每期達2000份。通過推出“七臺河電商谷”品牌,整合了全市山貨特產、工藝服裝書畫、農副調味茶飲、日用品等10大類480種產品,涵蓋了七臺河市90%以上名優特產。

  與工行融E購、郵樂網、京東七臺河館緊密合作,將七臺河產品銷往全國。6000餘平方米的電商園配送中心已經建成,正在招商過程中。電商園公共服務平臺已經開始運營,為企業開展業務培訓和項目對接,並與市農委、職業學院合作開辦了農產品電商培訓班。設立了“創客工廠”,統一設計采購包裝,實施專業化服務。成立了“創客空間”,預設了O2O體驗店、淘寶運營店、創客咖啡等模塊,重點培育聚集、孵化滋養小微電商企業,尚未開園已經有20餘家電子商務企業及個人團隊遞交入駐申請。

  七臺河堅持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堅持電商產業園與分散電商發展相結合,堅持引進電商企業與扶持本地電商企業相結合,堅持政府推動和企業主導相結合,堅持放手發展與逐步規范相結合,全力推動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百姓生活深度融合,電子商務已經真正在這裡紮下跟來,正茁壯成長為轉型發展、群眾就業和便民惠民的新支橕點。

  大咖北歸破蛹化蝶與百鳥爭鳴

  發展電商,人纔是關鍵。七臺河市在優化發展環境、人纔隊伍建設、扶持電商產業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廣載“梧桐樹”,吸引“金鳳凰”。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請阿裡巴巴等知名電商大咖,進行專場培訓,參加人員2000餘人,區縣也多次邀請專家教授舉行專場培訓、電商設計爭霸賽。市人社部門實施了“千名網商培訓計劃”,設立了電子商務培訓基地,聘請專家進行培訓、實戰指導,幫助建立淘寶網店。組織部門組織了大學生村官專門進行電商培訓,70多人參加。市總工會也多次舉辦包括電商在內的培訓活動,參加的大學生、下崗失業職工十分踴躍。同時,七臺河職業學院與杭州灣雲計算技術公司制定的共建七臺河職業學院“西湖雲電商學院”招生計劃已經實施。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行“訂單式”培養,培養電子商務企業及相關企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纔。

  隨著電子商務發展的號角吹皺一汪春水,七臺河迎來了人纔聚集的大潮。他們有的是回鄉創業的“大咖、驕子”,有的是從頭再來的下崗工人,有的是不甘寂寞的創業“寶媽”……在前進的道路上,他們憑借著把握機遇的果斷、堅持夢想的執著、埋頭苦乾的勤奮、敢於嘗試的勇氣,成為了新一輪創業創新大潮中的時代弄潮兒,在涉及電商的各個領域裡施展神通,七臺河電商發展呈現百鳥爭鳴之勢。

  李彥寶,土生土長的七臺河人。大學畢業後,在杭州從事互聯網工作16年。2015年,他選擇回歸家鄉,成為七臺河市電子商務產業園負責人。在七臺河,他被稱作電商領域的拓荒者——他在園區采用的第三方運營模式,是當前中國互聯網產業潮頭——杭州最流行的電商園區運營模式,也是黑龍江乃至東三省眾多電商園區中最先進的運營模式。“讓我最感欣慰的不是入駐企業、交

  易金額和就業人數的激增,而是園區企業家和創業團隊質量的提昇——越來越多的七臺河年輕人加入互聯網產業,越來越多的外來投資者選擇落戶電商產業園。這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李彥寶介紹說,園區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中,80%是不滿35周歲的年輕人,70%是外地人和曾經在外創業、如今選擇回歸的七臺河人。

  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在我省蓬勃發展、潛力無限,為創業者和就業者提供了巨大機遇。

  李磊,天津妹子,嫁到七臺河。“婚後我一直是全職太太,相夫教子,生活充實卻缺乏成就感。”李磊說,“女人也應該有自己的事業。”李磊白天邊帶孩子邊做生意——“在家動動手機就把業務談下來了,快遞公司上門取貨,足不出戶就能開店當老板。”晚上學習健康知識和營銷策略——“趁著孩子睡覺的工夫,抓緊‘充電’。生意想要做大,能力必須昇級。”憑借著主動誠實熱情的經營理念和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勁兒,“寶媽”李磊從一個不起眼的“網上賣保健品的”成長為帶領570人打拼的電商企業負責人。

  員工平均月收入過萬元,月交易額上百萬元,銷售范圍覆蓋全國多數省份——這驕人的業績單來自於以銷售保健品、化妝品為主的匯美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團隊和從業人員幾乎都是帶孩子的“寶媽”。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孔雀”東北飛,破繭成蝶變,為七臺河市轉型發展、全面振興凝聚智慧經驗、帶來先進理念、埋下電商輝煌發展的火種。

  “互聯網+”加出滿園春色無邊

  有“放水養魚”的環境,有“群英薈萃”的智力,也要有“借船出海”助力和“聚沙成塔”的決心。七臺河花大力氣通過招商引進規模電商企業,結合本地實際培植特色電商,形成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商業等發展格局,不斷增加發展電商的底蘊、多元和潛力。

  截至目前,泛東北亞大宗商品國際交易中心即將正式上線運營,年可實現交易額10億元;投資5億元的蜂巢電商生態園項目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建設面積12萬平方米,除電商公共服務區外,可容納800戶OTO線上線下體驗店,服務本地、輻射周邊,將成為東北區域電商服務中心;地方生活電子商務平臺,以OTO方式嫁接當地商貿流通服務企業,並幫助企業和創業者培訓建設微商城800多個,有力促進了傳統企業線上運營和大眾創業;中泰網絡科技公司實現本地、外地客戶擴展,已有800戶國內企業知名商品入網;大商集團七臺河新瑪特、七臺河大潤發的飛牛網、天狗網年交易額將佔總交易額10%;家家通、微時代等服務於社區和百姓的電商公司開通的社區便民服務、微商城客戶群不斷增加,效果顯著。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讓優良的本地產品遠近聞名、拓寬銷路,在互聯網時代,利用電子商務無疑是最佳途徑。到目前,全市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村合作組織,多數都認可電商渠道,超過50戶企業產品與多家電商平臺實現緊密嫁接。2015年初,雙葉公司設立了電商專營公司,每月線上交易額達到了200萬元。茄子河三勝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把產品放到網上賣,半年線上銷售額超過了100萬元。勃利縣的赤豆沙、紅松子油、藍靛果酒,新興區的手工編織品、優質黑木耳、秋葵花,桃山區的橡木酒桶、煤雕制品,茄子河區的有機醬油、精選雜糧,金沙新區的納豆醬、鹿產品等本地優質特產,插上電商“翅膀”後迅速走紅,躍出七臺河,飛向全世界。

  從小雜糧、白瓜子到萬壽菊,從黑甜甜葡萄、西甜瓜到畜產品、林產品等,七臺河的“綠特名優”經濟作物基地規模逐步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互聯網+農業”也悄然興起,不但打造了紅勝果蔬配送網等一批地方平臺,30多家龍頭企業和200多家農民合作社的近300個地產農產品在一畝田、天貓等網絡交易平臺上銷售。與此伴生的是全面建設13個省級“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基地內全面實施綠色食品標准。去年9月,七臺河新興區紅勝村在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建立了“網絡+種植養殖基地”現代城市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紅勝同城生鮮配送平臺。該平臺由村集體統一產品標准、統一收獲上市、統一產品品牌,村民將蔬菜、雜糧等產品通過平臺進行線上交易,市民可通過手機、電腦在線下訂單,不但減少了中間環節促進農民增收,也極大方便煤城群眾。

  “畜牧七臺河”及體驗店於今年2月開工建設,6月23日正式啟動運營,委托“第三方”三文科技運營,平臺采取O2O模式,由網絡商城和線下體驗店組成,目前是我省唯一一家自主研發建設、專門銷售畜牧產品的電子商務平臺。“畜牧七臺河”現已有10家企業入駐,形成了“五方”綠色豬肉、“百勝”奶牛、“雪鳥”肉雞、“春雨”大鵝、“老香親”野豬肉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產品品牌。目前,平臺點擊量超過1.2萬餘次,固定粉絲270餘人,銷售筆數180單,銷售額近12萬元,運營態勢良好。

  網絡運營的風生水起,帶來滿園春色,收獲碩果飄香。經濟開發區電商園主打化妝品、內衣、木耳、蜂蜜、人參、榛蘑等各類產品,線上交易達到8639餘萬元;新興區電商園紅光手工編織等產品銷售看好,累計交易958萬元;桃山區電商園中聚世惠、中泰科技等企業均立足於區域資源,面向全國雙向招商銷售,實現交易1034萬元;茄子河區電商園以地產品尚品菽特色品牌醬油、豆油,木耳、蜂蜜、藍莓,三勝園牌精品雜糧,世榮鹿產品為主,網上銷售勢頭良好,已實現交易額2695萬元;金沙新區電商園銷售雜糧、納豆等特色產品,取得良好成效,實現交易額488萬元;勃利縣電商園通過網上銷售樂寶赤豆沙廠、宏泰松果、春麗豆制品廠、匯豐鹿業等企業產品,銷售額達到1415萬元。

  與此同時,勃利縣成為全國第二批農村電商示范縣,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扶持2000萬元,按照國家商務部要求,制定了一整套實施方案、制度體系建設辦法,委托南方知名電商為承辦企業專門策劃承辦,部分項目已經通過省商務、財政、審計部門檢查驗收。同時與阿裡巴巴合作建設村級電商服務站130個,現已建成50餘個,促進了便民消費的同時,更多的將當地特色產品銷往全國,極大地引領了農村電商發展,使國家、省市農村電商發展政策落到了實處。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七臺河在發展電子商務上不斷挖掘發展潛力、培育發展動力、破解發展瓶頸、拓展發展空間,步子越邁越大、步伐越來越快,真正將電子商務打造成為活躍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的“火種”,成為企業整合資源、抱團發展的“火種”,成為群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種”,共同凝聚成轉型發展、全面振興之薪火,越來越旺、越來越熱……

責任編輯:劉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