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蘭西對癥施策推進精准扶貧
2016-10-28 09:13:3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畢詩春 高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28日訊 依山傍水的蘭西縣城,發揮著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發展文化產業,以黃崖子景區為例,帶動蘭西鎮永久村脫貧。事實上,蘭西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精准扶貧聚焦發力,尋找對癥良方。

  記者了解到,2002年,蘭西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2年,被確定為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特困縣。據蘭西縣委書記王立波介紹,蘭西縣扶貧攻堅的總體思路目標是:深入實施“四興四強”發展戰略,突出“精准性”和“整體性”,堅持扶貧與扶志並舉、“輸血”與“造血”結合、外部條件和內生動力疊加,因人因戶施策。

黃崖子東北民俗旅游文化村的喬家菜館。

  扶貧需先識貧明確“扶持誰”

  扶貧工作的核心要義是“精准”,蘭西縣做到了貧困人口和致貧原因清倉見底,貧困人口一個不落下,非貧困人口一個不納入。縣、鄉、村三級乾部集中三個月時間對全縣105個行政村770個自然屯逐戶逐人走訪調查,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全縣共識別貧困戶12848戶,人口32304人。分析其中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因學致貧等成因,明晰幫扶對象,為

  精准扶貧打下堅實基礎。

  落實幫扶責任明確“誰來扶”

  精准識貧明確幫扶對象,落實幫扶責任,明確誰來扶。據悉,蘭西縣實施縣領導+鄉鎮、部門+村組、乾部+農戶、行業+對象、企業+項目(扶貧)、合作社+貧困戶“六加”結隊幫扶活動,創新“3211”幫扶機制,即縣級領導包3戶,正科級乾部包2戶,副科級乾部包1戶、鄉鎮一般乾部和村三職乾部每年每人包1戶,

  三年脫貧攻堅結成幫扶隊子4100對。成立城鄉兩個大扶貧領導小組,書記、縣長為第一責任人,農村由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負總責,城鎮由主管城鎮建設的副縣長負總責。鄉鎮由包鄉縣領導和黨委書記、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村由駐村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為第一責任人。縣委縣政府,15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05個村逐級遞交《扶貧攻堅責任書》,壓實扶貧責任。還有就是創新實施“紅色基因工程”。創新黨建扶貧模式,讓全縣從鄉鎮村走出來的科級、股級乾部,回到本鄉本土定點定向結對子幫扶。年初以來,“紅色基因工程”共為貧困戶投入幫扶款物7000萬元,實施扶貧項目2600多個,為貧

  困群眾辦實事3000餘件。

  創新扶貧路徑明確“怎麼扶”

  蘭西縣積極創新扶貧路徑,實施產業扶貧、行業扶貧、把亞麻、民豬、蔬菜、文化旅游、互聯網+“五大產業”確定為蘭西脫貧主導產業。以產業昇級與貧困戶形成鏈接。亞麻產業是蘭西的優勢傳統產業,工農關聯度大、勞動密集型特點鮮明。目前已經形成了加工、營銷、品牌建設等一條龍產業鏈。旭輝麻業、朝陽公司等30家麻企吸納532名貧困人口進廠務工,年人均工資2萬元;貧困戶參與亞麻制品編織、粘貼畫等達到1560人,年人均收入1.2萬元。

  聚焦“兩不愁、四保障”,打造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精准脫貧模式。從財政、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實施扶貧政策,瞄准貧困村基礎建設、造血產業和群眾衣食住行,把各類涉農資金整合集中投放,重點部門幫扶重點貧困村,村戶籌資酬勞有機結合。年初以來,投入貧困村建設資金2.4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7%,幫扶重點項目30多個。在住房保障上,啟動實施城鎮兩年棚改攻堅戰、“兩失人員”幸福大院和農村泥草房改造項目。今年建設7處幸福大院,吸納291名失能失智人員入住。預計到2017年末,所有貧困戶全部有房可住。

  此外,蘭西縣還實施易地搬遷扶貧、勞務輸出扶貧、金融扶貧、能人帶動扶貧、慈善扶貧、基礎設施扶貧、專項資金扶貧等扶貧方式助推貧困戶脫貧。蘭西縣實施的“雨露計劃”,每年培訓勞動力1.5萬人,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勞務救助。

  蘭西縣創造性地運用國家金融信貸扶貧政策,“政府+金融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重點打造“一扶多”金融扶貧模式,找到了老弱病殘特困群體最直接、最現實的脫貧路徑。對交通、水利、農業等重大工程項目集中攻堅。投資3.05億元的安蘭路正式竣工通車,西北5個重點貧困鄉鎮10萬人出行和生產生活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投資9113萬元的村屯道路硬化工程即將收尾,用兩年時間,實現了全縣所有貧困村屯水泥路“屯屯通”;投資16.59億元的呼蘭河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已有14個項目開工建設,完成投資5.03億元。

  蘭西縣從識貧明確幫扶誰、落實責任明確誰來扶、創新路徑,明確怎麼扶,牽住精准脫貧主線,創新精准扶貧模式,打通精准脫貧路徑,力爭到2018年脫貧摘帽。

責任編輯:王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