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4日訊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上購物狂歡節即將來臨,各大電商平臺爭相開展各類促銷活動。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牡丹江市眾多市民已提前多天在網上選好了商品,只等著『雙十一』這天來一場『血拼』。而實體商家也不甘示弱,紛紛摩拳擦掌推出促銷活動。此外,快遞公司也已進入備戰狀態,提前『招兵買馬』。
網購買家: 有的『瘋狂』有人『理性』
雖然距離『雙十一』還有一段時間,但這幾天市民吳女士就開始忙碌起來了。閑暇之餘,她大多數時間都是對著手機選購商品,哪家打折更多、哪家能領到優惠?、哪家能返紅包……作為資深的網購一族,如何纔能更省錢,吳女士已經研究得相當透徹。在她的淘寶網購物車裡記者看到,小到化妝品、零食,大到淨水機、鞋櫃,總共43種商品,合計大約8000元。『這是我選了近一星期的「戰利品」,只等「雙十一」那天付款。』吳女士告訴記者,『雙十一』那天的凌晨,是網購的黃金時間,她已和幾個小伙伴們約好那天晚點休息,看誰能搶到最劃算的心儀商品。『雙十一』那天到底能省下多少錢?吳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比如她常用的一款面膜,平時的價格是129元25片,但『雙十一』那天,價格是89元40片,但限量兩萬件,每個ID只限享一件。『像這種熱銷商品,那天拼的就是速度和運氣。』吳女士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吳女士這樣熱盼『雙十一』到來的『剁手黨』,在牡丹江市為數不少,年齡大都集中在『80後』和『90後』。采訪中,記者還發現,雖然『雙十一』依然在不斷被追捧,但很多消費者的購物模式也正逐漸回歸理性,從『衝動消費』轉為『按需購買』。市民金女士的淘寶網購物車裡目前僅有兩樣商品:一件是兒子的日常必需品——尿不濕,另一件是父親心儀已久的羽絨服。金女士坦然地告訴記者,頭幾年的『雙十一』她也曾有過近乎瘋狂的購物狀態,熬夜拍了好多的商品,事後冷靜下來纔發現,很多東西都不是自己需要的,花了不少冤枉錢。
市民段女士盡管也是網購一族,但面對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她的選擇卻是『不湊熱鬧』。段女士說,在網上促銷活動中,有些商品看似很劃算,但不排除有個別不良商家會以次充好。去年『雙十一』,段女士就花非常便宜的價格搶到了一件羊毛衫,東西郵到家纔發現是一件殘次品,她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纔維權成功。
實體商家: 推出多項活動搶市場
走訪中,記者采訪發現,經過幾年的『短兵相接』,面對『雙十一』,實體商家從以往的『淡漠應對』轉變為『積極融入』。牡丹江市各大商場、超市提前半個月就推出了相關促銷活動,鎖定消費者,甚至還有的商家已提前進入銷售模式,延長『雙十一』效應。
昨日,記者在牡丹江市一家大型商場看到,商場的大液晶顯示屏正在滾動播出『雙十一』買200贈100、會員購物有禮、滿1000元獲得抽獎機會等促銷活動。
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網上購物狂歡節,消費者最關注的是價格和品質,而實體店可試、可摸、可看的優勢,再加上大力度的打折,他更加傾向於在實體店消費。
此外,面對實體店的提前促銷,采訪中不少消費者也表示,將會和網上進行對比,哪劃算就在哪買。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只要是實體店的價格和網上的相差不大,自己也會選擇在實體店購買,因為購買後的售後等環節會比較方便。
快遞公司: 高薪急招快遞員
昨日,記者走訪了牡丹江市多家快遞公司及網上招聘信息平臺看到,幾乎每家快遞企業都在招聘快遞員。其中薪資清一色的為每月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8000元。並且待遇非常優厚:三險一金、飯補、車補、通話補……有的快遞公司甚至打出了『老板人好,每月15號必須開支,過節有福利!』等口號吸引人前來應聘。
『只要身體健康,能完成送件任務,我們不要求學歷,更不要求工作經驗!』在東安區一家快遞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應對『雙十一』的到來,他們10月初就開始招人,有經驗的來到即可上崗。如果是新手,現在離『雙十一』還有10天左右,可以先培訓,業務很快就會熟練的:『現在離招聘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我們隨時歡迎新員工!』
此外,面對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要與商家約定好相關運費、快遞公司、送貨模式、是否進行保價等細節,並及時索要購物憑證。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還應保存網上商品交易圖片以及與商家的聊天記錄等資料,並索取有效購物憑證或發票,以防發生消費糾紛。在收到的商品出現問題且無法與商家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及時向電商企業平臺的維權團隊投訴。若糾紛仍不能協商解決,可向有關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