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5日訊 4日,哈市遭遇『霧霾鎖城』。霧霾天如何正確防護?哈市疾控中心專家為市民進行支招。
心肺疾病等人群少出門
老人、兒童、孕婦及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在霧霾天氣時要避免戶外活動,如果必須出門要采取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外出回來後應及時清冼面部及裸露的肌膚。盡量關閉門窗,有條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減少室內顆粒物的污染。
警惕孩子反復呼吸道感染
記者從中醫大一院兒科了解到,近日受氣溫下降和霧霾天氣的影響,患呼吸道疾病的小患者不斷增多,一些小患者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科陳宏副主任介紹,0~2歲的兒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3次;3~ 5歲的兒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6~12歲的兒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或下呼吸道感染2次,同時,兩次呼吸道感染的間隔時間至少7天,就可以診斷為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便可稱為『復感兒』。
陳宏提醒,霧霾天要減少孩子的室外活動,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外出回家後勤洗手,當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時,要在醫生幫助下制定長期治療方案,改善體質,幫助患兒減少發病率。
口罩選N95、KN95及以上標准
霧霾天如何選擇口罩?哈市疾控專家建議,選擇標有KN95或N95(在標准規定的測試條件下,過濾非油性顆粒物最低效率為95%的口罩)、FFP2(最低過濾效率94%)及其以上標准的口罩。除了防護功能外,還要結合使用者的臉型和舒適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確保有效的防護。
佩戴口罩前後要洗手
佩戴口罩前以及摘下口罩後都必須洗手;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金屬片沿鼻梁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佩戴口罩後,避免觸摸口罩;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洗手。口罩每次佩戴後,必須進行佩戴氣密性檢查,如有漏氣需調整頭帶、耳帶位置;如果不能取得密合,需要更換口罩型號。根據口罩的呼吸阻力和衛生條件適時地更換口罩,但是如果接觸過傳染性環境或發現部件壞損應立即更換。
三類人群戴口罩需謹慎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佩戴口罩。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如配有呼氣閥的防護口罩,降低呼氣阻力和悶熱感,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諮詢,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應向醫生諮詢,尋求專業指導,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口罩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臉型小,一般口罩難以達到密合的效果,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適合兒童佩戴的防護口罩。
選空氣淨化器看准CADR數值
家庭選購空氣淨化裝置時,首先要注意選擇對PM2.5有效的淨化器,纔可以降低霧霾對室內污染程度。淨化器的潔淨空氣量(CADR)表示淨化效果,CADR最好大於每小時90立方米,CADR低於或接近於30立方米的空氣淨化器不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空氣淨化器要達到淨化效果,必須根據房間面積和淨化器的功率和淨化效率,開啟一定的時間,纔能降低室內霧霾顆粒物的污染程度。另外,淨化材料也是有使用壽命的,應根據污染程度和使用時間及時更換,避免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