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持續深入學講話 振興發展看龍江——龍江闊步邁入高鐵時代
2016-11-10 07:4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國最北的高寒高鐵開通。陳寶林攝

  哈牡客專斗銀河特大橋施工現場。邵國良攝

  哈爾濱火車站鐵路供電設施改造現場。蘇強攝

  牡綏高鐵建設施工現場。邵國良攝

哈齊客專駛過松花江特大橋。陳寶林攝

  寫在黑龍江第六條高速鐵路開工之際

  開篇的話

  黑龍江日報11月10日訊 2016年是龍江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我省考察工作,兩次針對龍江發表重要講話;2016年也是龍江開啟全面振興新征程的開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實施『五大規劃』,發展十大重點產業,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取得了顯著成效,正奮力走出一條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

  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成效;轉方式調結構,做好『三篇大文章』的創新;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開放格局不斷優化昇級的路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經濟平穩持續增長的勢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維護社會發展和諧穩定的努力;發展旅游產業,把生態資源變成金山銀山的探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的進程;深入推進法制建設,形成全面振興好環境的圖景;發力產業項目建設,一產、三產發展強勁的力量;加強乾部隊伍建設,形成良好政治生態的新貌……全省各行各業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和飽滿熱情,值得我們記錄、聚焦、闡釋。

  1

  總有一些普通的場景耐人尋味,總有一些平實的細節打動人心。

  當人們徜徉在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園,探尋百年鐵軌的斑駁印記時,不遠處縱貫如虹的高鐵特大橋上,飛掣如電的列車總會不期而至。這一刻的遇見,其來有自。是新與舊的回響,是中與西的交匯,是來與往的撞擊,也是感懷與希望的鏈接。

  鐵路,對於這片廣袤的黑土地,具有鮮明的時空感。曾經,中東鐵路從歐洲大陸帶來了工業化的季風,曾經,馳騁於田野山林礦山的列車為年輕的共和國輸送豐富的動力與養料,如今,越織越密的鐵路網為龍江的振興發展鋪設了鋼鐵跑道。

  向著發展的目標,循著科學的理念,『龍江號』列車正以飽滿的熱情、充沛的動力行進在『新長征』的關鍵一程。

  2

  七星峰,是三江平原上的第一高峰,山勢巍峨,崢嶸峭拔,曾經是東北抗日聯軍根據地。

  11月8日,七星峰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牡丹江至佳木斯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正式開工。

  牡佳鐵路,是黑龍江繼哈大、哈齊、哈佳、哈牡、牡綏之後開工建設的第六條高鐵,它的開工標志著黑龍江『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的『東環』開始形成環路。未來,牡佳鐵路將與哈大、哈齊、哈佳、哈牡、牡綏等鐵路構成我省快速鐵路網。標志著奮進的黑土地,奔跑著邁進高鐵時代!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回望,在過去的三年裡,一張『鐵路建設時刻表』,既包含好戲連臺的喜悅,又透出次第花開的從容:

  2014年2月26日,中俄同江鐵路界河橋開工建設;

  2014年7月9日,新建哈佳快速鐵路開工;

  2014年12月15日,新建哈牡客運專線開工;

  2015年6月13日,哈歐國際貨運班列從哈爾濱首發;

  2015年8月17日,哈齊高速鐵路正式通車運營;

  2015年12月28日,牡綏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線竣工通車;

  2016年2月27日,首班哈俄班列發車;

  2016年6月7日,哈爾濱至漠河列車提速運行;

  2016年11月1日,百年濱洲鐵路進入電氣化時代;

  ……

  一份份『時刻表』,就是一張張『成績單』,更新了龍江鐵路建設的發展史,也記錄下龍江發展振興的節奏。

  貫通龍江大動脈。『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主骨架粗具規模,『一軸兩環一邊』,即以綏滿鐵路為『一軸』,以『哈牡雞七雙佳哈』東部快速鐵路環線和『哈大齊北綏哈』西部快速鐵路環線為『兩環』,沿邊鐵路為『一邊』。到2020年,全省鐵路營業裡程力爭達到7500公裡以上,縣級城市通達率達到75%,復線率和電氣化率達到50%以上。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快速鐵路網,形成哈大齊1小時經濟圈、哈佳牡2.5小時經濟圈、哈爾濱至四煤城3小時經濟圈。黑土地上的鐵路血脈,正為龍江實現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近年來黑龍江的鐵路建設可謂異彩紛呈。從規模視之,集中開工、鴻篇巨制前所未有;從格局視之,內外聯動、先後配合國內鮮見。毋庸置疑,在中國鐵路交通全面建設昇級提速的『交響樂』中,黑龍江是最具華彩的樂章。

  3

  龍江大地鐵路建設的風生水起,西通歐洲東出海的波瀾壯闊,追本溯源,來自於一個更加偉大的構想。

  2013年,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年份。

  這一年的中國,創造性地定義著自己的世界方位。

  這一年的龍江,創新性地作出了自己的關鍵抉擇。

  2013年9月、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東盟國家時,相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從歷史深處走來,貢獻著中國智慧,南北呼應、東西互濟,以一個整體概念呈現在世界面前,映照著中國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夢想的前行足跡。

  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發展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優先選項。龍江鐵路建設的大發展,正是抓住了歷史性的偉大瞬間,實現了破繭而出、羽化成蝶。

  天道酬勤,龍江鐵路大發展的引擎在這個充滿想象力的年份啟動了。

  哲人說,『善於在做一件事的開端識別時機,這是一種極難得的智慧。』這種『識別時機』的『智慧』叫做把握機遇。看似機遇眷顧,實則水滴石穿,是在一定的歷史過程中,靠不斷作為和努力,累積起來的有利環境和發展要素。

  振興發展意願無比強烈,並努力尋找突破口的龍江人,終於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在機遇叩門的時候,始終不斷求索、蓄力振興的黑土地,敏銳而果斷地把握住了『一帶一路』的戰略契機。

  省委省政府以發展的眼光審視現狀與未來,立足國家布局,自覺主動實踐『一帶一路』戰略構想。2013年12月,省委書記王憲魁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利用滿洲裡至綏芬河鐵路通道,打通一條起自黑龍江通達俄羅斯和歐洲腹地的新「絲綢之路」』。

  嶄新的發展機遇,關鍵時期的關鍵抉擇,源於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基於對國家『頂層設計』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來自於龍江上下一直以來紮紮實實的基層探索。

  借勢承力,從鐵路『破題』,把各種有利條件和因素兌現為龍江發展的動力。

  因時而動,主動謀劃,奮發進取,龍江鐵路發展局面,豁然開朗。

  4

  道塞山河舊,路通天地新。

  歷經百年的中東鐵路『T』字型乾線支線,風雨經年,幾多滄桑。然而,穿行百年,滾滾向前的現代車輪,注定要駛向更遠的遠方,這個『T』字型,注定要開始嶄新的繁衍。曾經的繁華與忙碌,終究追趕不上一日千裡的發展。

  黑龍江雖然鐵路修建很早,但地處全國交通運輸網的神經末梢,歷史欠賬較多,運輸難曾是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瓶頸。加之我省地域遼闊,需要中心城市對其它地區發揮帶動作用,也需要各重要城市之間通過便利的交通體系聯結在一起。

  從一百多年前被西方列強以鐵路為觸角掠奪中國的血淚與屈辱,到中國鐵路建設昂首走在世界前列的光榮與夢想,這翻天覆地的變化,為黑土地上的鐵路建設注入繼往開來的底氣、鑄就歷久彌新的底色。汽笛聲聲高歌猛進,鐵軌長長縱橫貫穿,新的歷史正在書寫。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星移斗換,今非昔比。

  如果說百年前中東鐵路建設是鐵路發展史上撲朔迷離的『1.0』,那麼今天高鐵時代的鐵路工程建設則是繁花似錦的『3.0』——

  且看,百年前中東鐵路上的蒸汽機車時速為幾十公裡,而今,哈齊高鐵設計運行時速250公裡/小時,並預留300公裡/小時運行條件,『高鐵公交』大大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

  且看,百年前藏在林海深處的虎峰嶺讓中東鐵路修建者望而卻步,而今,哈牡客專的建設者們不僅征服了地質條件十分復雜的山體,而且征服了寒冷,冬季施工工藝日臻完善。

  因中東鐵路而生的哈爾濱曾經是整個世界眼中的『新貴』,一百年來這座『鐵路之城』在時間的淬煉中,在中華民族跌宕起伏的歷史中奮力生長。

  今天的鐵路建設送給我們的,不僅是時空觀念的巨變、彎道超車的機遇,更有著一筆寶貴的隱形財富——信心和決心。

  5

  科學的規劃是最大的效益。

  黑龍江高鐵時代的到來,不僅得益於國家的大力支持,也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科學研判。龍江的決策者與規劃者充分認識到,依托中東鐵路的『T』字型基礎,延展、縱深是龍江鐵路建設的現實選擇。正如省委書記王憲魁所說:『很多事都是事在人為,沒有謀劃,就沒有對形勢的正確把握,就沒有對全局的有力掌控,就沒有具體項目的生成支橕。』

  2014年4月,省委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提出構建『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總體設想,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搶搭國家新一輪擴大開放這趟列車。

  2014年8月,《『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出爐,這是我省推進絲路帶建設的總藍圖、路線圖和施工圖。

  隨後,國家發改委在『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中,將我省規劃的主要內容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絲路帶』上昇為國家戰略,成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4月13日,『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推進工作會』明確提出,把『龍江絲路帶』建設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全力以赴抓好推進落實。

  『長袖善舞,此其時也』。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東風,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龍江絲路帶』與國家戰略緊密契合,與世界格局緊密相聯,開始了現代絲綢之路的偉大行走。於是,對外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聯通,對內聯接全國路網,龍江鐵路開始了大規模的擴能改造,鐵路建設昇級提速。

  強壯乾線、發展支線、串點成線,『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主骨架日漸形成並發揮效益,為龍江鐵路建設創造更多新的物流運力空間,為龍江『一體兩翼』經濟區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龍江絲路帶』建設提供強力支橕。

  夯實的土層、筆直的鋼軌正在傳導著龍江鏗鏘的發展腳步。

  馬克思說,最先朝氣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們,他們的命運是令人羡慕的。最先投入熱情、搶先付諸行動的龍江,漸入佳境。

  6

  路靠人開,鋼用鐵煉。鋼鐵巨龍能帶來經濟騰飛的速度,而『鐵』的剛硬亦需建設者的熱情來暖化。

  三年來,鐵路建設者們與寒風競速,與酷暑爭時,啃山鑿洞,攻堅克難,為打通黑土地的大動脈,夜以繼日,揮汗如雨。

  『世上本沒有路,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然而,面對崇山峻嶺、面對高寒雪野、面對市井阡陌,在無路處闢新途,何其艱難!

  哪裡會有一馬平川的成績?哪裡會有一帆風順的發展?所謂通途就是要靠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主動作為。

  在這片誕生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黑土地上,一直以來精神力量是揮向困難的利劍。以『產業報國,勇於創新,為中國夢提速』的中國高鐵工人精神,與黑土地昂揚蓬勃的精神相互砥礪,迸發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強大力量。新時代的高鐵建設者們,攻堅克難,奪關闖隘,書寫了高寒地區鐵路建設的新傳奇。

  修鐵路之難,最難在隧道,而且在黑龍江省,冬季漫長、氣候寒冷、凍脹變形、地質復雜。冬季的隧道施工是『難的平方』。

  哈佳快速鐵路線上的猴石山隧道、哈牡客運專線上的虎峰嶺隧道、牡佳客運專線上的七星峰隧道,作為控制性項目,對整個工程進度產生直接影響,都是難涉的險灘、難啃的硬骨頭。

  2014年12月15日,廣袤的林海雪原腹地禮炮齊鳴,哈牡客專虎峰嶺隧道動工建設。此時的戶外最低溫度已近零下40攝氏度,交通車輛因積雪深達一米無法進入,工人們就徒步進場,當地最有經驗的獵人也對此欽佩不已。

  是啊,一百多年前,中東鐵路勘測人員就曾來到哈牡間交通要道虎峰嶺下,因沒有開鑿隧道能力最後只能將線路南移10多公裡,避開虎峰嶺修建高嶺子線。如今虎峰嶺下來了一支『鐵軍』,面對高寒、風大、雪多的惡劣環境,他們戰冰雪、斗嚴寒,歇人不歇機連續施工,鑿岩機一寸一寸地向大山深處掘進。提前實現貫通,建成樣板工程,目標已經在招手。

  猴石山隧道凍融地質難度不亞於我國首條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比世界上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更向北提高了一個多緯度,被中國鐵路總公司列為掛牌工程。施工人員挑戰工期進度和工程技術難度,工程進入正洞後,技術人員根據地質變化改進工藝,不斷提高工效。降伏『頑猴』,『猴年打通猴石山』的任務即將實現。

  高鐵建設橋梁為『王』,橋梁堪稱高鐵線上的『皇冠』。曾經,哈齊高鐵松花江特大橋建設,破解了路基凍脹世界性難題,刷新了多個『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正在建設的哈佳快鐵,大橋至少佔全部工程的60%。9月25日,哈佳快鐵哈爾濱特大橋跨環城高速連續梁主跨順利合龍,是哈爾濱特大橋最大跨度的連續梁,為哈佳鐵路下一步架梁、鋪軌工作撳動了按鈕。

  前方鏖戰,後方支援,地方為配合鐵路建設這個『一號工程』可謂傾盡了全力。

  牡丹江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每日看哈牡客車專線進展,每周開例會研究,並經常深入工程一線;面對征地拆遷中的困難,哈爾濱市阿城區公安局乾警主動請纓,宣傳國家征地拆遷政策和相關法律,化解矛盾,引導群眾支持高鐵建設;海林鎮光榮村是海林境內涉及哈牡客專征地線路最長的村,為了修建哈牡客專征地,全村人都心甘情願配合……

  老百姓自發地給高鐵建設大軍送來了慰問品,一床床厚厚的棉被暖身,一句句熱情的問候暖心。

  各地各部門紛紛向鐵路工作者學習,改變冬季『貓冬』傳統習慣,嚴冬時節項目建設春潮湧動。

  一項事業的成功,離不開科學的決策,更離不開『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和境界。鐵路建設周期長、見效慢,從謀劃到立項直至最後建成,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幾屆領導班子、幾任管理團隊、幾茬建設隊伍的『接力』纔能成功。他們如同那一根根枕木,不去盤點迎來多少列火車,也不去計較承擔多少重負,只是把責任扛在肩頭,送列車駛向下一程。

  7

  孫中山先生曾這樣說,『今日之世界,非鐵道無以立國。中國地大物博……徒以交通未便,運轉不靈,事業難以振興。』鐵路對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之巨大,『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就是真實的寫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把『紙上藍圖』變成『地上通途』,從謀劃布局、加快推進到強力實施,龍江大地用三年時間作答。

  短短三年,正是龍江鐵路建設大發展、快發展的『黃金時期』。

  省委書記王憲魁這樣鄭重要求:『要抓住國家對我省鐵路建設加快立項和給予投資支持的重大機遇,堅持從實際出發,優化鐵路建設方案,抓緊做好開工准備,加快推進重點鐵路項目建設,為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和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翻看政府工作報告,一組組數字與開工喜訊生動地還原了龍江鐵路建設的?力同心——

  截至2015年底,我省完成鐵路投資763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竣工和在建裡程2209.2公裡……

  來自鐵路方面的基礎數字同樣佐證著每一寸鐵軌的快速延伸——

  哈齊客專鋼材使用量270多萬噸,水泥使用量1380多萬噸;

  新建哈佳鐵路鋼材使用量41萬多噸,水泥使用量200多萬噸;

  哈牡客專鋼材使用量40多萬噸,水泥使用量180多萬噸……

  幾何級數的增長,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重點工程,還是樞紐項目,量的累積帶來龍江鐵路建設質的跨越。黑土地在『變小』,百姓的生活圈在『變大』,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在『變厚』。黑土地上,伴隨著鋼鐵觸角的不斷延伸,似乎一切都在變,不變的,只有它的方向,向前,向前——

  8

  『要想富,先修路』。無數的發展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崛起往往取決於交通優勢的發揮。加快鐵路建設,成為黑土地迫切的發展命題。然而,鐵路建設點多、線長、面廣,而且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具有基礎性、社會性、公益性、市場性等多重特性,沒有國家的統籌安排,不借力政策面的扶持,僅靠地方自己,鐵路建設不可能飛速發展。

  省委省政府緊緊把握中央宏觀經濟脈搏、緊緊契合國家發展戰略,將鐵路建設與『一帶一路』戰略契合,與國家鐵路規劃『接軌』,與『龍江絲路帶』建設對接,演奏出大氣磅礡的龍江鐵路建設新和弦。

  今年4月,國家出臺《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乾意見》,明確指出,科學規劃建設快速鐵路網,研究建設東北地區東部和西部快速鐵路通道,規劃建設東北地區沿邊鐵路。

  今年7月,我國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建設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兩張網』,並描繪了『高鐵+普快』兩大網絡同步發展的藍圖。到2030年,要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

  以此觀照龍江鐵路網建設,不難發現,國家政策指向與龍江實踐同向而行,我們所打造的『一軸兩環一邊』,恰是符合國家規劃,體現地方實際的『龍江設計』——

  寫在黑龍江第六條高速鐵路開工之際

  哈齊高鐵、哈牡客專、牡綏擴能、濱洲電氣化等項目建設促進了以綏滿鐵路為中軸線的對俄開放通道提速增效;

  哈牡、哈佳、牡佳等項目形成『東環線』,與哈大高鐵、哈齊高鐵構成黑龍江高速鐵路網,連接內陸,抵海進關,便民利民,促進發展;

  沿邊鐵路建設,將為黑龍江的旅游開發、對外開放、扶貧開發鑲上『金邊』。

  這一系列重點鐵路項目建設,不僅便利了群眾出行,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更為我省奮力走出振興發展新路子奠定了基礎,積攢了後勁。

  車輪疾馳,長風在側,縱橫陸海的鐵路建設不僅開啟了龍江『速度化』的革命,更伸展開龍江振興發展的臂膀。

  9

  『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紅燈記》故事原型發生在哪裡?一直以來,黑龍江民間考證者以各種考據來證明,那個抗日戰爭年代與侵略者英勇斗爭慷慨就義的鐵路工人李玉和,人物原型就在黑龍江,就在黑龍江鐵路沿線的一個小站。有史料證明,在北滿抗日聯軍4次西征中,鐵路工人捨生忘死保衛密電碼,將它安全送到了根據地。

  橫道河子鎮是一座鐵路載來的城鎮,中東鐵路時期鐵路機車庫就在這裡。俄式建築風格的橫道河子火車站,宛如童話中的城堡,被央視評為『最美車站之一』。這個讓人生出無數懷舊情感的火車站,將成為機車博物館,停留在舊日時光裡。

  百年鐵路,地覆天翻;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回望鐵路發展史,一個地方,只要擁有一個小站,就代表了富裕和希望,詩與遠方。而今,高鐵時代帶給我們的究竟還有什麼?

  哈齊高鐵,全長282公裡,每一個嶄新的火車站,都代表著發展的一片天。

  因為哈齊高鐵,哈爾濱北站成為松北區的新地標,松北、呼蘭兩區居民坐火車再也不輾轉,地鐵2號線也將在哈北站建設站點,實現鐵路與地鐵間的『零換乘』。

  因為哈齊高鐵,中東鐵路時期的五等站——肇東,有了新車站,延續了多年乘客坐火車必須跨鐵道、過天橋的『跋涉』終於結束。

  在哈齊高鐵這一端,哈西新區在哈西客站的牽動下發展成為城市『副中心』,它拉伸了城市骨架和身姿,將成為哈爾濱的文化藝術中心、寒地生態展示中心、運動休閑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前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爭相投資的熱點。

  在哈齊高鐵那一端,中國目前最北的高鐵車站齊齊哈爾南站,帶動了周邊高新區的快速發展『,齊南新城』正拔地而起,隨著哈大齊1小時城市經濟圈的實現,必將對齊齊哈爾城市化、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產生深遠影響,也必將為打造鶴城經濟『昇級版』,為齊齊哈爾老工業基地振興注入生機和活力。

  時間的足跡蘊含著未來的啟示,不論歷史的車輪,還是列車的車輪,每一次抵達都預示新的出發。『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中東鐵路,是龍江百年鐵路的起點,高鐵時代則是向未來出發。起點,就在當下。

  10

  『龍江絲路帶』建設,在『一帶一路』的宏大敘事中鋪展。不僅吸引著人們驚嘆的目光,而且集聚起越來越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憑借得天獨厚的對俄地緣優勢,正在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讓龍江發展八面來風。

  哈歐班列、哈俄班列的開通,哈綏符釜陸海聯運的貫通,使地處祖國邊陲內陸的黑龍江,實現了西通歐洲東出海,一躍而成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

  新『絲路』,新『駝鈴』,不僅是時空和觀念的巨變、經濟版圖的重構,不斷生長的龍江鐵路更是積淀了不可估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鐵路項目延伸到哪裡,發展的大引擎就在哪裡紮根,新的經濟帶就在哪裡出現。車輪滾滾的『龍江絲路帶』不僅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黑龍江通道』,更是世界走進中國的『黑龍江通道』。

  一個南北貫通、東部循環、輻射口岸、抵海進關的鐵路網將為黑土地打通血脈,為龍江的發展打開巨大的空間。建設一條國際貿易的物流帶、一條要素集聚的產業帶、一條互利共贏的開放帶的宏大構想,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迎面走來。

  鏡頭一:千餘個集裝箱整齊的擺放在貨場中,四架龍門吊通過電腦系統對集裝箱進行智能化作業,一列列集結完畢的集裝箱班列整裝待發。這一幕幕曾經被我們艷羡的現代化物流場景,是如今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的日常一景。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集運輸、倉儲、集散、通關功能為一體,是『一帶一路』戰略向北開放的國際性商品集散中心和現代化國際物流中心,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正在成為中俄鐵路東部物流大通道的關鍵節點,發揮著『龍江絲路帶』通道建設的核心作用。

  鏡頭二:散發淡淡木香的穆棱建材產業園裡,形制或朴拙或現代或簡約或典雅的家具,帶著『穆棱制造』的印記從這裡走向國內外市場。地處牡丹江、雞西、綏芬河三角地帶中心區域的穆棱市,是『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和『龍江絲路帶』上的重要節點。穆棱市既借助大連內陸港和濱綏鐵路綏穆既有鐵路線,又借助牡綏高鐵的新優勢,把經濟開發區、綏穆合作園、建材產業園、商貿產業園『一區三園』格局做得順風順水。

  鏡頭三:在同江市招商引資局,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的工作已經從『招商』變成了『選商』。招與選,一字之變,源於『一橋』——2014年,同江鐵路大橋開始建設,很多企業聽說後主動尋找商機,來考察的團體、企業是過去的五倍。這一通道建成後可以從鐵路進入西伯利亞鐵路、貝阿鐵路,通過莫斯科延伸至歐洲,將成為我省又一個對俄、對歐的國際化大通道。

  一個一個發展的鏡頭,一個一個節點的突破,串聯起龍江振興發展的大事記。那些殫精竭慮的籌謀,那些馬不停蹄的運作,那些披星戴月的奉獻,生動詮釋了搶抓機遇,鍥而不捨的龍江人的精氣神。用客觀而真實的視角,眺望詩意而明麗的前程,未來就在這日拱一卒的努力中。

  11

  鐵路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是其它發明創造無法比擬的。

  以色列著名暢銷書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19世紀,英國商業鐵路啟用後,因為各地時間不統一,給乘車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擾。英國政府立法規定全英國的時刻表都必須以格林尼治時間為准。從這個小小的出發點,後來發展到全球同步的時間誤差不到一秒。

  如今鐵路早已超越了『位移產品』和交通工具的范疇,成為人們便捷生活的『快進鍵』、提昇城市品位和功能的『新地標』、脫貧致富的『永動機』、發展旅游的『推進器』、要素集聚的『金鏈條』。

  人民幸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旨歸。

  一則『牡佳鐵路即將開工』的帖子在百度貼吧甫一發出,就引來網友的熱盼,跟帖如潮。人們對『速度』的渴望可見一斑、對『便捷』的要求溢於言表。

  寒來暑往,得風氣之先的哈齊高鐵已開通運營一年多。它不僅經歷了春運暑運和國慶春節等節假日的客流高峰,又積累了極寒天氣下運營的豐富經驗,最重要的是,還贏得了數以千萬人計的乘客的點贊。哈齊高鐵使哈爾濱至齊齊哈爾的最快運行時間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至85分鍾。如果將每次行程節約的100分鍾乘以數千萬的乘客人次,天文數字將會直觀地詮釋兩個字——效率!

  那些為生計奔波的人們,為求學打拼的人們,都在這條繁忙的高鐵上追尋,甚至『異地戀』也因高鐵而抹平了鴻溝,『雙城記』在無數普通人的生活中上演。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向往的『千裡江陵一日還』成為現實。

  向南,哈齊高鐵銜接至大連、北京、青島、鄭州、上海、武漢等主要城市,即使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不再困囧。

  『龍江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東極瑰麗的日出,北極眩目的光芒,山巒之巍峨、森林之遼闊、界江之雄渾、濕地之壯美……隨著高鐵建設的推進,夢想一定會照進現實。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哈爾濱鐵路局又在刷新客運紀錄:共運送旅客392萬人,10月1日客流高峰日運送旅客58.1萬人,創歷史單日運送旅客最高紀錄。

  粘豆包、黑木耳、山野菜、礦泉泥、大米……淘寶『購物車』,村淘『坐火車』,鐵路大通道讓黑龍江的山溝裡的農家院與遙遠都市的摩天寫字樓結成『親』。

  不久的將來,龍江人民將看到一個全新的鐵路網絡,也將享受到更高的出行效率、更舒適的出行環境;而鐵路發展,也見證每一個幸福的成長,見證每一個夢想的實現。

  12

  38年前的秋天,鄧小平同志在乘坐時速210公裡的日本新乾線時曾發出感慨,『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38年彈指一揮間。38年,中國高鐵趕超新乾線,中國高鐵遍布神州,中國高鐵駛出國門。

  耗時半個世紀,日本新乾線鋪設了2325公裡;歷經二十載,德國城際高鐵貫通了1560公裡;金秋9月,中國高鐵運營裡程突破2萬公裡,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裡程之和,歷時14年,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飛躍。

  有一個場景讓人們津津樂道:今夏,我國自行設計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兩輛中國標准動車組,在鄭徐高鐵上以超過420公裡的時速交會,相對速度超過840公裡。交會全程不到兩秒,相當於乘客一秒『飛』了117米,再一次驗證了中國高鐵世界一流的水平。

  從『綠皮火車』到『高鐵外交』,鐵路可謂中國發展的『三重象征』——滿足了民生需求,促進了經濟增長,更隱喻著中華民族快車不斷自我超越。

  『我們現在很需要跑』!這也是時代賦予黑龍江的命題。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黑龍江鐵路建設,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定位坐標、主軸和方向。在重新勾勒的經濟版圖上,令人欣慰的亮色、逐漸增加的利好、正在積蓄的能量已經顯現。

  『能夠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我們回望百年鐵路的發展,更展望百年基業的未來。

  路的前面還是路,我們確信已經踏上了追夢之旅!奮進的龍江人,在大有作為之『時』,取振興發展之『勢』,以攻堅克難之『實』,沿著既定的軌道,以新的狀態和新的速度,奔跑向前!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