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11日訊 10日,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雙十一』網絡購物消費高峰來臨之際,黑龍江省工商局發布『雙十一』消費警示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要多加注意。
一、警惕『打折之前,暗中抬價』
先漲價再降價、打折,這是每年『雙十一』一些網店的慣用騙術,也是消費者最易上當的陷阱。建議消費者根據需求理性購物,提前關注商品價格波動,並通過多個平臺多種渠道對比價格,避免落入此類陷阱。
二、警惕『假貨水貨,魚目混珠』
網上不乏品質存疑的假貨水貨,尤其是電子領域『山寨』產品流行。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此類商品時,選擇信譽度高的第三方交易平臺和網店,並注意保存好網上購物憑證。
三、警惕『人氣賺夠,「特價」缺貨』
促銷活動期間,一些店鋪裡『特價商品』經常收款後不發貨,賣家的解釋是『缺貨』、『售罄』或者『備貨不足』。建議消費者購物前先向賣家了解商品存量情況,並就送貨時間、退換貨手續等問題達成協議,並注意保存好聊天記錄,避免日後發生糾紛。
四、警惕『商品低價,運費坑人』
有的商品價格雖低,運費卻很高,尤其是在購買家具等大件物品時。建議消費者購買此類商品時,與賣家就物流快遞、運費支付、收貨地址等問題事前溝通達成協議。
五、警惕『預付定金,暗藏貓膩』
部分商家設置了預付定金制度,以『參與預訂的消費者越多,商品的成交價格越低』來吸引消費者,使消費者在不知道最終會有多少人參加預訂和最終成交價的時候預付了定金。同時又規定,如預付定金後在一定時限內,消費者不支付尾款,定金歸商家所有。如是商家原因不發貨,則只退回定金。商家的做法,違反了《合同法》中有關經營者不履行義務須兩倍退回定金的規定。六、警惕『冒充客服,網上「釣魚」』
有不法分子在各淘寶商家的交易記錄裡尋找用手機號注冊的買家,然後冒充客服人員誘騙消費者登錄『釣魚網站』,獲取消費者的銀行卡信息,再騙取消費者的短信驗證碼完成交易。建議消費者盡量不使用手機號注冊網購賬號,也不要隨意將短信驗證碼告知他人。遇到支付不成功等情況,應先聯系賣家查詢訂單情況,不要輕信不明短信提示或陌生來電。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賬戶信息,不向任何陌生賬戶轉賬匯款。盡量使用具有安全提示功能的瀏覽器,及時昇級殺毒軟件並定期殺毒。不要輕易點擊賣家通過QQ或E-mail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鏈接或圖片等,更不要輕易通過這些鏈接付款。進行大額交易時,最好經由有信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支付,不應直接交付給賣家賬戶。七、注意『快遞爆倉,變成「慢遞」』
消費者購買商品時要有延期收貨的心理准備,綜合考慮產品新鮮度、儲存條件以及延誤所帶來的系列問題。收貨時要先驗貨再簽收,遇到不讓驗貨的情況應當拒絕簽收;發現貨物有損壞或貨單不符時,可拒絕付款。也可運用『七日無理由退貨』權利爭取自身合法權益,但要注意保留發票等購物憑證和必要的包裝,以方便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