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龍江絲路帶"中蒙俄三國多地大型實地全媒體采訪
2016-11-14 07:13:4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波 井洋 韓波 薛婧 陳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俄物流公路大通道吸引國內對俄汽運

來自全國各地的對俄商品在龍運國際陸港中俄集運中心集結發運。韓波攝

  黑龍江日報11月14日訊近日,溫州一家五金生產企業的一批對俄羅斯出口貨品,急於盡快運到莫斯科一家大賣場。經理吳先生在『俄運通中俄物流信息化作業平臺』上,對報關、清關、配送等服務一鍵核算出自己最滿意的價格,免費完成了海關預申報,然後下單。俄運通網上平臺實時記錄了吳先生這批貨品的『行走』路徑——第一站到達哈爾濱,進入哈爾濱龍運國際陸港中俄集運中心進行分揀和線路規劃,經滿洲裡口岸進入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9天後到達莫斯科,直接配送指定的大賣場。

  這是吳先生對俄貿易經歷中,一次最愉快的跨境物流體驗。記者電話采訪時,吳先生說:『以前都是找貨物代理公司,但不同貨物代報價不一樣,中途報關、清關、承運等多家公司經手,差錯多,時間沒有保障,貨物安全也不托底。這次在俄運通網上下單,貨物在哈爾濱統一集結、規劃線路,費用降低了,到貨時間縮短了。』

  今年7月,龍運國際陸港中俄集運中心啟用,標志著哈俄公路大通道正式開通。富有創新意義的哈俄跨境物流模式,讓這一通道迅速產生『吸睛效應』。依托龍運集團實體運輸網絡和物流園區,俄運通物流協同作業平臺形成的O2O跨境物流全程自主化服務體系,以良好的物流體驗,吸引國內各地對俄貿易企業將目光看向這裡。而全程自主、一站式解決、數據實時交換、門對門無縫交割配送……這些關鍵詞,則引來境內外眾多跨境物流行業主體爭相加盟俄運通平臺。向著哈爾濱集結出發,『龍江絲路帶』上的哈俄物流公路大通道漸趨火熱。

  龍運集團哈爾濱俄運通科貿有限公司CEO張爽對記者說:『國際公路貨運到達俄羅斯境內並不是新鮮事,從發貨地經口岸,零散貨物過海關換裝俄方車輛,中間要有貨代、報關、清關、承運人等至少7家公司經手,一直以來報價沒有標准,真假難辨。哈俄公路大通道最大的創新,是以哈爾濱為中心節點的集結、集發、集運,以及打造國內唯一對俄物流數據化平臺。這一模式提供全鏈條精細化服務,正成為中俄間零擔與整車發貨的最佳解決方案。』

  張爽介紹說,哈爾濱連接著對俄14個口岸,對俄出口貨物在哈爾濱集結,可以把各口岸零散貨物有效集中,俄羅斯國土面積大,合理規劃出境口岸、線路,為跨境物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時效。

  在位於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內的國際陸港中俄集運中心記者看到,從南方各地匯集而來的貨物正在進行分揀。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南方企業出口俄羅斯的多為服裝、鞋帽、小百貨、五金器件、果蔬等,選擇汽車運輸的佔發貨總量的近40%,原因是有季節性或時間性要求。我們根據物流目的地歸集貨物、設計線路、選擇車輛,讓跨境物流鏈條上所有環節的成本都降到最低,從7月下旬到現在,每月過貨量都在增加。』

  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從今年7月下旬到9月末,龍運國際陸港已發送近300車貨物,貨值達1.2億美金。

  據介紹,目前,俄運通中俄物流信息化作業平臺上已有133家國內貨運代理企業和69家俄羅斯物流服務商加盟,總數佔到境內外行業主體的70%。一位物流公司老板說:『這個平臺對行業的整合,讓混亂的物流市場實現標准化,僅精准的預報關數據提供,就為我們公司節省了大筆因差錯導致的滯留費用。』

  向著哈爾濱集結出發,哈俄公路大通道正在釋放獨特魅力,也正帶動周邊外貿綜合服務業集聚發展。張爽對記者說:『境內外對俄出口貨物在哈爾濱集結,將放大哈爾濱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哈爾濱為集散中心,打造跨境物流一站式服務,不僅會有大量用工需求,未來還將拉動報關、報檢、境外配送、外貿服務、金融服務等外貿綜合服務業快速發展,逐步形成產業集聚。』

  俄羅斯太平洋國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太平洋國立大學裡的中國留學生。陳賀攝

  穿過一條綠樹成蔭的主路,太平洋國立大學的主教學樓矗立在我們面前。作為友好城市,哈爾濱市與哈巴羅夫斯克市人文交流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高校間的交流合作,包括雙方交換留學生。位於哈巴羅夫斯克市北區的太平洋國立大學裡,來自哈爾濱的東方面孔不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兩國青年間友誼的使者。

  在這裡等候的東北農業大學的境外輔導員馮靜美,帶著記者通過舉架高挑的走廊,經過教室、文藝活動室,來到圖書館外的休息室,見到了來自東北農業大學在這裡留學的2014級、2015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部分學生。東北農業大學與太平洋國立大學的合作辦學項目采用的是『2.5+2.5』的教學方式,學生先在農大就讀半年,再到這兒學習兩年半,最後回國讀剩下的兩年,目前在這裡就讀的東北農大學生有92人。剛見面,同學們顯得有些拘謹,嘮著嘮著,年輕的心扉就打開了,為我們還原難忘的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收獲和成長。

  俄語學習從零基礎開始

  提起在國外最開心的事,王錫言同學的答案是:能聽懂老師講的課。他解釋,在剛入校的一次課堂上,老師慷慨激昂地講了許久後,突然靜下來直視著大家,同學們都面面相覷不知含義,隨後,老師面含微笑走到學生中間,一邊放慢語速地講解,一邊牽著每一位同學的手來到門外並鎖上門,這時,同學們纔恍然大悟原來是下課了。

  學生們說,最初學習俄語的很多經歷是很尷尬的,他們也很焦急,不過,幸好老師們會畫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為他們翻譯俄語的含義。與國內大學幾個專業近百人上大課的教學方式不同,留學生們在太平洋國立大學接受的是小班授課,課程時間從上午八點三十分一直到下午一點二十分,每一個半小時休息十分鍾。課堂上,基本每個學生都會被提問到。王錫言說:『每堂課都很緊張,注意力都很集中,時刻准備著回答老師的問題。』

  王剛對記者說:『俄語就是溝通交流的敲門磚,所以大家特別重視,堅持每天背單詞,堅持和俄羅斯同學多對話交流。在哈巴留學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可以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交朋友,非常難得。』

  馮靜美高興地介紹,現在,學生們漸漸地掌握了俄語的基本對話,王錫言和王剛還在年度的8科考試中取得全部優秀滿分好成績。由於語言逐漸過關,一些性格開朗的學生也開始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文藝活動中。在學校年度晚會節目的選拔賽中,趙文佳與搭檔合唱的《小幸運》取得了歌唱類預賽的第一名。

  包容友愛的美德沒有國界

  回想起來這裡前半年的學習生活,因為初學俄語詞匯量少,讓同學們遇到不少生活上棘手的問題。王剛回憶說,哈巴的出租車需要預約,有一次從市中心打車回學校,怎麼都說不清楚,情急之下,不得不向賣面包的阿姨求助,那位阿姨不但耐心地聽他翻譯,還熱情地將他送上了車。

  『留學生剛開始語言不通,總擔心他們是否會有孤獨感,但俄羅斯人的熱情好客讓我很快打消了這個顧慮。』馮靜美對記者說:『盡管中俄的文化和風俗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但包容、友愛這些美德是沒有國界的。』

  2015級學生林如意非常感慨:在俄羅斯學到的東西,首先應該是禮貌。比如,車輛只要看到行人就會讓路,初次來的時候很詫異,還清晰記得當時和車輛互相推讓靜止幾秒的樣子。『還有一次趕公交車,我和室友在剛要到站的前幾秒,車開走了,沒想到的是,司機竟然在前面停了下來等我倆上去,當時心裡一股暖流:哇!司機這麼好!還有很多這樣的微微小事,都覺得很感動。』

  2014級的張騫文曾與俄羅斯青年共同主持節目。她說,通過多次接觸發現俄羅斯人很熱情友好,晚會前會主動來幫助熟悉主持詞,指導正確的發音,大家彼此互相加油鼓氣,活躍現場的氛圍。戰斗民族也同樣擁有柔情的一面,會在你下舞臺的第一時間為你准備好大衣,同時手上會被工作人員塞上一杯熱咖啡,每及此時,心都會被熨燙的平整柔軟。

  收獲友愛、自立和成長

  最大的成長就是自立,一切靠自己,從最開始煮面條都煮不熟,到現在衣服自己洗,飯自己做,開始一切靠自己的生活!這是這些九五後出生的獨生子女們差不多共同的答案。李雪說:『我們在家從來沒有包過餃子,現在買菜、和面、調餡,都是自己一點點來,第一次我們大家用了將近5個小時,上一次進步到只用了2個小時,這也是一種提高吧,還有一點小成就感呢!』

  排骨燉土豆、洋蔥炒肉、柿子炒雞蛋、鍋包肉……一些原本不會做菜的學生也練就了烹飪的好手藝,同時,這份美味也吸引著不少哈巴羅夫斯克的學生前去品嘗,友誼之花在中俄兩國大學生間生長。

  楊煜坤告訴記者:異國他鄉求學讓每個人更獨立了,也懂得了感恩。知道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讓家裡人太擔心,比如天冷了知道自己去找秋褲了,不是再聽老媽催促幾遍纔穿上。她動情地說:『雖然一周有好幾次和家裡視頻,但是畢竟不是陪在家人身邊,你不知道自己不在家的時候父親多了多少白發,母親多了幾條皺紋。』

  作為駐外輔導員,1988年出生的馮靜美,在學生面前儼然已是大家的主心骨,可以傾訴心裡話的『知心姐姐』,為了讓大家留學生活更豐富多彩,經常組織團委和學生會的各種活動。『有時周日難得外出逛一次街,接到學生的電話就趕緊往回跑。』滿滿的責任心,讓她青春秀氣的臉上有一種超出年齡的堅毅。

  太平洋國立大學國際交流處處長奧莉卡·維雅切斯拉芙娜說:『中俄兩國的教育合作一直保持著友好和密切的關系,這種合作不僅能給雙方國家的教育帶來新的培養形式,還會為留學生創造更多學習的機會,加深兩國青年間的溝通和友誼。』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