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大學生研發的機器人作品,能跳舞、翻跟頭,做出各種動作,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
黑龍江日報11月14日訊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成立一年多,市值近百億元;中船重工集團第七?三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工業驅動型燃氣輪機將填補國內空白;『星地激光鏈路系統技術』成果摘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後開始了產業化的新征程……哈爾濱,這座科技資源豐富的城市,正不斷發揮資源秉賦之長,做優產業結構,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截至9月末,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671.8億元,同比增長5.6%;全市專利申請量18788件,同比增長7.7%;新增科技企業889戶;新增各級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11家,新增在孵科技企業657戶。
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擁有50所高校、130家獨立科研機構,每年新增科技成果4000多項。守著科技寶庫,哈爾濱市積極作為,全市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昇,連續多年被國家評為『科技進步先進市』,躋身國家首批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和國家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
『「十二五」期間,申請和授權專利分別增長了289.7%和351.4%,專利申請年均增長率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的第4位;66項重大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1078項成果獲得省級科技獎勵;實施506項市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獲得87個國家重點新產品。』說起全市的科技創新情況,哈爾濱市科技局局長李志傑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創新能力的加速提昇,在哈爾濱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中發揮了重要支橕引領作用。
東輕超大規格特種鋁合金板帶材、中船重工燃氣輪機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九洲、光宇、博實、奧瑞德、維科等一批企業成長為國內外同行業的知名企業;省醫學科學院和哈爾濱醫科大學入駐利民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園區主營業務收入5年翻兩番,達到175億元……『十二五』期間,哈市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由2010年的303家增加到2015年的432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419億元躍昇到2015年868.2億元,增長76.8%。
2015年,針對在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生物產業等領域關鍵技術瓶頸問題,哈爾濱市科技局組織實施了火電機組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基於物聯網技術有毒氣體監測預警系統等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項目,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68.2億元,同比增長6.9%,高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個百分點。同時,落實兩大平原規劃,引領區、縣(市)創新發展,組織實施區、縣(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3項,引導區、縣(市)財政科技投入1810萬元,進一步提昇了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加快
履險如夷的爬壁機器人、精准切割的焊接機器人、動作靈活的仿生四足機器人……在哈南工業新城機器人企業的產品展廳裡,各種形態各異、功能強大的機器人讓人目不暇接。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已從實驗室走出,成為市場上搶手的新產品。
據了解,自2012年起,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擺上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位置,連續啟動了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年、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年、科技企業孵化建設年、科技創業年等活動。2012年,以市校共建哈工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平臺為標志,哈市科技局連續三年每年從哈市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中安排1億元以上資金,專項用於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和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在建設市校所科技合作平臺的同時,哈市又建立了技術研發平臺、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技術轉移服務平臺、科技投融資平臺和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六大平臺』的確立,標志著哈市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進入了全面系統的新階段。『十二五』期間,集聚科技成果及產業化項目3623個,實現落地轉化1962個;開展成果專題對接活動200多場次,哈市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到353.21億元,增長了94.78%。目前,僅哈工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平臺,哈市已累計投入5800萬元科技專項資金,孵化科技成果114項,轉化落地53項,其中36個項目團隊創辦了科技企業。一批科技成果在各平臺的孵化、孕育下正成為哈市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如超聲波采油設備可以帶動該行業30多億產值。2015年,哈爾濱市不斷深化市校合作,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別與哈工大和哈工程共同推動組建了哈工大激光通信有限公司、哈爾濱哈船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由項目團隊攜帶科技成果創辦的高科技企業。
『大學大所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不僅創辦了很多新企業,而且一些大學大所用自己科技成果與傳統產業合作,又生成了一批混合所有制的新企業,可以說,高科技成果轉化不僅加速了高新企業的興起、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有力帶動了傳統企業的改造昇級,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哈爾濱市科技局副局長姜濱說。
為科技創業營造好環境
『孵化器是生產公司的公司,也是今後誕生更多中小企業的主力軍。』去年11月9日,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陳海波到道裡區『龍門客棧』科技企業孵化器調研,他把孵化器形象地比作『會下蛋的雞』,並稱『沒准兒這樣的企業裡面就會出現第二個馬雲』。
雞多了,纔能有更多的蛋。在哈爾濱,努力培育『下金蛋的雞』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一項項激勵創新創業的政策相繼出臺:深入實施『科技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破解制約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的『三權』瓶頸,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南崗區打造『創新創業一條街』,將『校所集聚帶』打造成『高新技術產業帶』……
去年以來,哈爾濱市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呈現前所未有的『井噴』之勢。哈爾濱市科技局安排專項資金1215萬元,爭取省專項資金4050萬元,新增萬眾創新谷、中關村基地等科技企業孵化器13家,持股孵化項目252項,孵化場地5萬平方米。同時,哈市還建立了激勵+約束考核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創辦孵化器,特別是哈爾濱創庫孵化器的試點示范,為哈市利用國有閑置資產,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化的管理團隊,打造混合所有制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商業模式積累了成功經驗。在今年發布的2015年中國城市創業融資排行榜中,哈爾濱市以創業融資金額22.64億元名列第11位,成為東北地區唯一入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