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5日訊 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明水縣將把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役作為全縣一號工程中的重要工程,堅持大視野謀劃,立足小個體脫貧,著眼制度化推進,聚焦脫貧、精准施策,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去年國務院扶貧辦督查組胡茂根組長給予了『明水縣扶貧工作紮實細致、創造性開展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脫貧攻堅的環節精准,相關程序把握得比較好,幫扶工作很紮實』的高度評價。今年成功代表全省接受了國務院扶貧辦檢查組的專項檢查,在全省健康扶貧工作湯原現場會議上進行了大會發言,精准識別檔案管理工作在全省脫貧攻堅精准管理現場推進會上進行了展示。
突出頂層設計。確立了打好打贏『34255』脫貧攻堅戰的總思路,即用三年時間,通過思想扶貧、產業扶貧、民生扶貧、保障扶貧四大戰區聯合作戰,使全縣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吃、穿不愁,教育、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人脫貧、戶銷號、村出列、鄉減貧、縣摘帽並建立返貧屏障。
精准推進思想扶貧。通過印發脫貧攻堅政策解讀本、播放村村通調頻廣播、開闢電視專欄、編印《水虎英雄傳》、評選表彰脫貧家庭等措施,樹立『扶貧不養閑懶之人,脫貧要靠自力更生』的鮮明導向,解決部分非貧戶羡慕貧困戶的問題,營造出『勞動致富、脫貧光榮』的濃厚氛圍。同時,創新工作舉措,全力打造『扶貧e家』,進一步拉近貧困群眾與黨委政府的距離,並開通『6334255』貧困群眾直通熱線,在『明水發布』設立『扶貧e家』鏈接,確保第一時間為貧困群眾答疑解惑、排懮解難,實現了無障礙溝通。目前,全縣已播放電視專欄節目140餘期,張貼刷寫標語3000多條,在202、203國道沿線設立宣傳牌6塊。
精准推進產業扶貧。通過采取企業帶動、眾籌支持、發展智慧農業等措施,引導鼓勵貧困群眾積極開闢增收致富渠道,實現脫貧致富的發展目標。目前,已累計幫扶貧困戶6000多戶、15000多人;新組建合作社和產業協會273個,建設『1+7』明牌基地150處、20萬畝;轉移輸出貧困勞動力7000多人,人均增收2萬元左右,並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在外埠建立勞動力轉移黨組織40多個;發放螞蟻金服新農貸110筆、570萬元,投放婦女創業扶貧小額貸款及扶貧小額信貸4000多萬元。興仁鎮的興發笤帚糜子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吸納貧困群眾入社,貧困群眾通過出租土地,每畝有400元左右的收益,另一方面給合作社打工年均增收也能達到16000元左右,年末分紅還有5000元左右的收益。樹人鄉通肯河米業通過『貧困戶+基地+公司+實體店+網店』,重點打造了『明綠康源』日子米、月子米,僅網銷小米就由過去的每斤8元,提高到10-18元,平均每斤增加6元多,有力帶動了入社貧困群眾增收。
精准推進保障扶貧,采取發放學前教育救助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補助等辦法,解決貧困生學雜費、食宿、交通、營養改善等問題。中秋節前,全縣組織舉辦了一場『愛心成就夢想』精准扶貧捐助活動,募集善款135萬餘元,資助貧困學生及城鄉兜底保障人員1610人;對所有貧困戶建卡登記簽約服務,建立治貧50%的屏障。並建立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到縣醫院就診輔助檢查費用減免30%,同時實行新農合兩次補償、大病商險賠付、民政救助等多重保障措施,確保貧困群眾看得起病。已將24262名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目前已發放低保金5310萬元。年底前全縣久扶難脫戶將全部納入社會保障范圍。
精准推進民生扶貧,從解決困擾明水百姓多年的出行、供熱、養老等一系列難題入手,高標准修築農村公路300多公裡,在方便農民出行的同時,使沿線糧食價格每斤增加約5分錢,受益群眾9600多戶。目前全縣貧困村道路暢通率、客運班車通達率、生活用電入戶率、村衛生室覆蓋率、村級寬帶接入率等均達100%。到年末,全縣貧困村文化活動場所將達到45處,完成率79%;自來水安裝率83.2%,經過1-2年的努力,相關基本公共服務指標陸續可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為了確保脫貧質效,建立精准管理機制,確保貧困群眾精准識別、精准退出;建立包聯扶促機制,重點推進『六包』扶貧,即百個單位包村、千名乾部包屯、萬名黨員包戶、全產業包扶、社會重點包助、政府全面包底,組建了16個大隊、99個小分隊和629個工作組,因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99名、電商榮譽村主任23名,組織近萬名黨員乾部、醫護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具體包扶貧困戶,實現精准扶貧全覆蓋;建立資金監管機制,對所有涉及扶貧項目的資金,嚴格執行公告公示制、招投標制和項目監理制,開展全程監督,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在縣鄉、鄉村、縣與包聯部門、包聯部門與包扶乾部之間分別簽訂了脫貧攻堅責任狀,逐一對標、履標、諾標,確保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