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5日訊 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體質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形態、生理功能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素質等。公務員作為行使國家公權力的特殊群體,面對快速的發展、復雜的環境、繁重的工作、激烈的競爭,其心理健康也受到多重的考驗,難免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要解決這些心理問題,需要各級組織關心和呵護公務員的心理健康,要堅持和完善談心制度,及時溝通信息、緩解心理壓力,更需要公務員自身注重提昇心理調適能力,這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
一、正確認識自我,培養健康的自我意識。
良好的自我意識是個人獲取自我合理定位、社會尊重以及事業成功的基礎。一是客觀認識自我。一個合格的公務員,不僅要充分了解工作,了解下屬,更重要的是能夠充分了解自己。只有清醒地認識自己,纔能多一份清醒,少一份浮躁。正如老子所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二是積極悅納自我。悅納自我是指人能夠正確評價自己、接受自己,並在此基礎上使自己得到良好的發展。悅納自我不僅指接納自己人格中的優點、長處,更要接受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自信的表現,也是完善自我的起點。意識到自己的不完美,纔能善於吸收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缺點,纔能不斷超越自我。三是善於與自己溝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要善於與自己溝通,學會與自己交朋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兩個『自我』,即理性的自我與情感的自我。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現代人常說『我在反思』。這就是兩個『自我』在溝通、在對話。這樣的對話是一個人不斷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徑。
二、調整不良情緒,保持情緒健康穩定。
人的任何活動都以情緒為背景,都會伴有情緒色彩。無論一個人如何理智,他的行為總要受其情緒的影響。健康穩定的情緒,可以激勵人積極進取,促進人際交往,使人增強信心,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公務員身份的特殊性,更需要有健康穩定的情緒。一是改善認知。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提出解釋情緒失調原因的ABC理論,認為造成人們產生某種情緒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評價,人們可以用改變對事件的認知評價方法來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這一理論啟示我們,當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時,一定要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待,這樣就可以改變由此產生的不良情緒反應。二是適度控制。當不良情緒出現時,要采取一定的辦法進行適度地控制,防止不良情緒的蔓延和加重。例如可以運用內部語言或書面語言的形式來進行自我暗示;可以利用注意力轉移法讓自己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來進行自我鼓勵等。三是合理宣泄。人在壓力情境中會產生衝突的、痛苦的情緒反應,如果強行壓抑情緒,迫使不良因素轉入體內,有損於身心健康。因此,公務員應承認自己的情緒,采用合理宣泄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合理宣泄是指以不傷害別人為前提,在適當的場合、采取適當的方法、把內心的壓抑和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
三、采用科學方法,積極化解工作壓力。
面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面對日益復雜的環境,對面繁重的工作任務,公務員有壓力是正常的。但如果工作壓力大,就會使公務員產生心理問題,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公務員減輕工作是的壓力,不是要丟掉肩上的責任,而是要善於通過科學的方法,化解工作壓力。一是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必然樂在其中,心甘情願全身心投入,很少會因為工作而感到厭煩。他們會把工作壓力視為挑戰,會激發出他們的激情和斗志,充滿工作的欲望,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最佳的狀態。熱愛自己的工作,是解決公務員職場疲憊問題的內在動力。二是學會科學地工作。科學合理地安排好職責范圍內的日常工作和領導交辦的職責范圍以外的工作,以及一些緊急、突發事件,避免造成過大的壓力。三是懂得勞逸結合。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總是讓人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久而久之,就會承受不住這種長時間的緊張情緒,會產生情緒低落、精疲力竭的感覺,這時就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有效放松,讓自己從緊張的情緒中擺脫出來,讓體力和精力得到恢復,然後再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此外,還要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獲得心理支橕。要擁有豁達的心胸。公務員在工作和生活中會同許多人打交道,這些人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修養水平不同,甚至有的人與自己意見相左,要與他人和諧相處,必須要有豁達的心胸,纔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標。要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這有利於建立的人際關系。要掌握好交往的距離,給各自的生存和發展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心靈保持一份愉悅。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