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5日訊 我省經濟結構的『兩高』矛盾突出。即:重工業比重過高和國有經濟比重過高。致使區域經濟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競爭力不強。在我省經濟結構供給側改革中,民營經濟具有巨大發展空間。民營企業應抓住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機遇,利用好園區建設、鼓勵創業、鼓勵政府與社會資本結合這三個平臺,做大做強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應在改造提昇『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上有所作為。改造提昇『老字號』,鞏固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對石化、能源、裝備、食品等傳統主導產業,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創新,激活做優存量。還要大力發展旅游業,養老、健康等服務業。深度開發『原字號』,推動產業鏈條向下游延伸。我省糧食精深加工率不足40%。能源礦產資源儲量很大,鉬、銅、鎢、石墨等有色金屬儲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但多是靠賣原材料過日子,產業效益不高。做大做強資源加工產業,要提高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更多『全產業鏈』發展。培育壯大『新字號』,打造新的優勢主導產業。對新材料、生物、現代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要加大扶持力度,搶佔高端,擴大規模,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消費點和就業拉動點。上述三類產業,民營企業機會多多,有條件的都可以積極大膽進入。
民營企業應積極參與我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造。我省共有地方國有企業4000多戶,總資產4300多億元。這是一筆巨大財富,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怎樣進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造,我省已形成基本思路並推出了第一批試點方案。要高舉技術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兩面旗幟,推動省內大型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所對接《中國制造2025》細分的23個行業,確定在我省有優勢的17個領域靠混合所有制改革、與資本市場對接等措施,加快發展。民營企業要搞好可行性研究,積極作為,在我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造中發揮更大作用。
充分利用『三個平臺』,加快培育民營經濟。一是利用好園區平臺,即科學准確定位園區,配置優質要素資源,吸引和培育企業。二是利用好創業平臺,截至2015年底,全省省級創業基地已達107個,入駐企業已達4357戶。省裡政策上多方面地支持助力企業快速健康成長。三是利用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平臺。我省已建立了PPP項目庫,公布了第一批推介PPP項目名單。今年,PPP項目在我省全面推開。企業應全面深入研究『三個平臺』,積極有效對接,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巨龍工藝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