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6日訊 看著自己毫無知覺的腿,張鳳麗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11月8日,記者接到一個求助電話,接通後傳來一陣抽泣聲,過了一會兒,一名女子低聲問:『記者嗎?我求你一件事,能不能幫我說說孩子,她不想念書了。』
經過簡單了解,記者得知打電話的,是一名高位截癱母親,家裡的遭遇,給她的女兒帶來很大壓力,不想上學了,母親萬般無奈之下,向記者求助。
11月9日,記者驅車來到了肇源縣浩德鄉蓮花村蓮花屯,見到了這位36歲的母親。

兩腿面條一樣柔軟
求助者叫張鳳麗,家住肇源縣新站鎮靠山村靠山屯,因為生活不能自理,暫時搬到蓮花屯父母身邊,由父母照顧。
張鳳麗居住在屯東頭道南兩間小土房裡,這是搬到蓮花屯後買的。房子看著很『單薄』,因為年久失修,看起來挺不到來年春天,就得坍塌。
張鳳麗的母親患有耳疾,聽不見。見記者來了,急忙點火燒水,廚房裡只有一個長條桌子。
屋裡地上靠土炕邊,是張鳳麗的輪椅,張鳳麗坐在土炕上,倚靠在牆邊,臉色煞白,身體虛弱得一點力氣都沒有。
屋裡很是簡陋,一個老式木櫃,上面放著一個14寸的電視機,算是家裡的『大件』。張鳳麗父親說,他一共有五個女兒,張鳳麗是老三,這個孩子最勤快利索,出了這樣的事,自己不能自理,總著急上火,家人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說著,他掀開張鳳麗腿上的被子,兩條腿明顯變細,肌肉已經萎縮。
『腰椎骨折,下半身沒有知覺,現在腰裡的固定鋼板還沒有取出來呢。』說著,他挪了挪張鳳麗的腿。記者看到,那腿,就像面條一樣柔軟,而張鳳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年邁的多病的父母,已攙不動女兒。
搭車出事下肢截癱
提起自己的遭遇,張鳳麗一臉惆悵:『怎麼這種事,就讓我攤上了呢?我現在是生不如死。』
2001年1月,張鳳麗經親屬介紹,認識了老公,兩個人很快就結婚了,盡管家裡都不富裕,但婚後小兩口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一年後,女兒出生了。
日子平平淡淡,充滿了溫馨,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車禍,給張鳳麗帶來了終身災難。
2010年11月4日,張鳳麗和女兒去親屬家串門,晚上吃完飯後,搭同村面包車回家,因為路面滑,面包車爬坡時翻到了溝裡,張鳳麗瞬間失去了知覺,人暈了過去。
等她醒來的時候,已經躺在了醫院裡,她睜開眼的第一時間,問女兒怎麼樣,家人告訴她,孩子沒什麼大事,張鳳麗一顆懸著的心落地了。
經過檢查,張鳳麗腰椎骨折,馬上轉院去哈爾濱治療。手術花去11萬餘元,這些錢都是老公找親屬朋友借的,手術時留在腰部的鋼板,醫生叮囑有條件的時候,一定要取出來,因為家裡沒錢,至今,這塊鋼板也沒有取出。
一次,張鳳麗把開水撒到了腿上,很快出現了水泡,而張鳳麗卻沒有一點知覺,她知道,自己成了廢人。
回到家後,有親屬讓她找車主要賠償,被張鳳麗拒絕了,她說自己是搭人家車回來的,找人家賠錢沒道理,咱不能做愧對良心的事。
丈夫接電意外身亡
出事以後,張鳳麗老公起早貪黑,一邊伺候她一邊侍弄地,辛辛苦苦勞作,本想每年有點收入,把借的錢還上,但家裡又出事了。
6月15日,張鳳麗像往常一樣,坐著輪椅在外面曬太陽。女兒已經上初三了,住校,只有每周五回家,幫助她洗洗涮涮。
這一天,沒有什麼異樣,早晨起來,張鳳麗老公吃完飯,去稻田查看秧苗長勢了。
下午9點多,家人纔告訴她,老公因為接電,不幸被擊身亡。
原本,老公是一家人活下去的希望,現在都破滅了,張鳳麗得知消息後,一下子就暈了過去。後來,她聽村裡人講,老公在稻田地接電時,鄰地的人看見她老公叫了一聲,就倒了。
跑過去查看時,人已經沒了生命跡象。
一家三口人,女兒纔14歲,自己下身癱瘓靠人伺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現在,老公又沒了,張鳳麗感覺,家裡的天,徹底塌了。

見記者來,老人急忙刷鍋燒水,這是這個家的最高待客方式了。
想過自殺惦記孩子
在家人和親友的幫助下,安排完了老公的後事,張鳳麗整個人都垮了,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就是不困,一點沒有睡意,眼睛睜著,一直到天亮。』
自己纔36歲,母親有殘疾,父親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看著二老把自己從輪椅上抬上抬下,端屎倒尿,張鳳麗感覺自己就是個累贅,一個廢人,一個只能給親人帶來痛苦的多餘的人。
因為失眠,她讓父親給她買安眠藥。她想到了輕生,趁著夜深人靜,她幾次拿起藥瓶,想一把吃下去,但每到張開嘴的時候,她又猶豫了。
看著身邊熟睡的女兒,14歲的年齡,已經失去了爸爸,如果自己再一走了之,孩子怎麼辦?
孩子如何承受得了?一個沒有媽的孩子,怎樣活下去?想到這些,只能自己忍著淚,把藥再放回瓶子裡。
張鳳麗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孩子是她唯一的希望。
但最近,她發現孩子情緒很不好,言語間流落出想輟學的念頭,這是她最不能接受的,必須讓孩子安下心來學習。
女兒想輟學伺候媽
11月11日,張鳳麗的女兒放假回家,記者撥通了張鳳麗的電話,想與孩子說說心裡話。
14歲的孩子,今年讀初三,因為學校離家太遠,租住在學校附近。言語間,記者感覺孩子很懂事,每周五回家,都幫媽媽洗衣服、做飯。
『我最擔心媽媽突然離開我,每天都提心吊膽,學習安不下心。』孩子所在班級,有40多名同學,她屬於上等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孩子給記者算起了家庭賬,家裡有不到20畝地,每年出租7000餘元,這筆錢用做媽媽吃藥,而她每年上學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她想輟學回家,一方面省下錢,給媽媽治病。另一方面,姥姥和姥爺年齡大了,每次扶媽媽翻身都很吃力,她想輟學在媽媽身邊伺候她。
『去年縣民政部門給了我家1200元錢,春節的時候,村裡給送來了米面,開春還給幾袋化肥。』孩子說,別人對她家的幫助,她都記在一個小本子上了。
記者問:『真不想念書了嗎?』孩子沈默了一會兒,帶著哭腔說:『我想念,我還想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給我媽治病。』說完,孩子泣不成聲。
最後孩子拜托記者:『求好心人幫幫我們吧,家裡還有幾十萬外債,我媽的腿,一點知覺都沒有,開水燙都不知道疼,她纔36歲啊,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是繼續念書還是回家伺候媽媽。』
中國農業銀行:張鳳麗6228481598154394375
記者熱線:13091685557
文/攝大慶晚報記者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