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勃利陶瓷文化名片始闖國際市場
2016-11-16 11:57: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陶瓷師傅欣賞已制作好的陶瓷工藝品。本報記者 高明 攝

  黑龍江日報11月16日訊 相較於南方陶瓷的細膩婉約,北方陶瓷更顯粗獷。10月中下旬,中省直媒體『金秋走龍江』記者采訪團走進勃利縣陶瓷文化產業園感受北方陶瓷文化,了解勃利陶瓷文化發展和傳承。一個存續了幾千年的行業,一個流傳了近百年的品牌,正通過一代代陶瓷文化傳承人和陶瓷文化愛好者的努力,讓『老字號』形成『新亮點』,把『陶藝園』培育成『新字號』。在注重陶藝體驗和傳承的基礎上,陶瓷文化產業園注重陶瓷的市場價值,在線上開始銷售,目前已遠銷港澳臺、歐美、非洲等地,陶瓷已不是舊時王謝堂前燕,已經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玉臣是七臺河市工藝美術大師,也是勃利釉陶代表性傳承人。他介紹,黑龍江省勃陶實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59年,總佔地面積56000平方米,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生產經營日用陶缸、壇、建築陶管、琉璃瓦等粗陶制品及粘土質耐火材料。陶瓷文化產業園是勃陶公司傾力打造的文化產業項目,擬投資3600萬元,對原有廠房進行改、擴、建,最終建成一個集文化推廣、陶藝體驗、非遺傳承、旅游休閑、陶瓷生產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陶瓷文化產業園。產業園下設五館一區四個基地,即黑陶非遺館、書畫陶瓷館、陶藝體驗館、博物館、休閑館、餐飲服務區、紫?生產基地、窯變瓷生產基地、日用瓷生產基地、陶瓷材料生產基地,目前只待盛裝啟幕,日漸豐滿。

  在王玉臣的引導下,記者團逐一參觀『勃利黑陶』『龍江彩瓷』『勃利窯變瓷』等高檔陳設工藝品。王玉臣從瓷器盤口、瓷器整體流線等方面講解勃利陶瓷特色。他說,勃利彩瓷是勃利獨創的陶瓷藝術,傳承了中國古典陶瓷傳統技藝,秉承了『遼瓷』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散發著粗獷而不失精美的藝術魅力。施釉色彩質朴凝重,充分體現出中國北方的地域特色,並與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融為一體。初步萌芽了『春賞百花、夏觀溫地、秋望紅葉、冬初飛雪』的北大荒陶瓷藝術流派。而勃利窯變瓷也是勃利獨創的窯變瓷藝術,利用陶瓷釉料在高溫熔融時的自然流淌。及發色肌理所產生的獨特的藝術效果,並利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創造藝術作品。呈現出『雖為人作,宛若天成』的特殊藝術效果。這些窯變瓷造型新穎、技藝獨特,魅力四射,填補了省內陶瓷藝術空白。勃利黑陶堪稱用古老文化基因密碼,與現代科技創新成果塑造的勃利黑陶手工制作技藝,作為獨具魄力的文化名片,成為『省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看到,陳列的黑陶造型簡潔大氣,裝飾精湛簡朴。

  在陶瓷制作室,記者團成員和勃利黑陶手工雕刻第一人李喜玲學習手工制陶,感受黑陶制作工藝。她告訴記者,陶瓷文化產業園經常迎接中小學生和廣大陶瓷制作愛好者,通過美術大師們親手傳授,很多小學生也做出了像模像樣的作品,這裡陳列的很多作品出自學生之手,陶藝體驗的過程也是陶瓷文化的最好傳承。王玉臣說,為了推動陶瓷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勃利縣每年都舉辦全縣范圍內的陶藝大賽,近兩年陶瓷文化產業園接待了萬餘人來體驗陶藝制作,培養了越來越多的陶藝愛好者。

  王玉臣說,陶藝並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瓷器也可以走進千家萬戶。勃利陶瓷走向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尚在起步階段,但是緊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搭乘龍江絲路帶的快車,相信勃利陶瓷走出去、闖出去、乾下去的道路會越來越寬,他希望,古老的藝術能被世界認可,古老的技藝能被後代傳承。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