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16日訊 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據世衛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個早產兒,其中,我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近日,記者從 哈市紅十字中心醫院獲悉,近年來,受高齡產婦增加、環境污染、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影響,早產兒數量逐年增多。專家提醒,預防早產,孕婦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做孕期各項檢查。另外,通過感官刺激等方式進行早期乾預,很多早產兒是可以存活並健康成長的。
順利闖關的『小鐵蛋』出生時胎齡僅28周體重纔1085克
去年,胎齡28周,出生時僅1085克的低體重危重早產兒『小鐵蛋』在哈市紅十字中心醫院降生,經過43天的搶救及治療,『小鐵蛋』順利闖過呼吸關、喂養關、感染關等重重關卡,成功存活。這是該院收治並成功救治的孕周最小、體重最輕的嬰兒。
記者從哈市紅十字中心醫院了解到,該院去年收治了250多名早產兒,而今年則超過了300名,早產兒不但逐年增多,且胎齡越來越小,體重越來越輕,如今體重不足1千克的早產兒已很常見。據該院兒保科鄭敬親主任介紹,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出生體重大多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各髒器器官的發育和功能並未成熟,尤其是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再加上缺氧等,容易出現一系列並發癥以及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等問題。
36周早產兒18個月不會說話走路家長纔想起檢查
『經過早期乾預,很多早產兒是可以存活並健康成長的。』鄭主任告訴記者,『我曾接診過一名36周早產兒,42天檢查時,孩子除了肌張力差、吃奶不好,腦部也有損傷,5個月時還不會翻身,通過早期乾預,孩子各項指標都得到了改善,8個月時就能扶著東西站起來了,生長發育追趕上了正常孩子。同樣是36周早產,另一個孩子18個月了不會走路、不會說話,家長這纔帶孩子來檢查,已錯過了早期乾預的最佳時間,為時已晚。』
鄭主任提醒,早期乾預最好從出生後42天開始,越早檢查效果越好。早產兒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通過進行各種感官刺激及各類訓練,可提高智能體能,使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得到明顯改善。
孕媽患妊娠期疾病易致早產
鄭主任提醒,預防早產,女性要做好孕前諮詢及檢查工作,積極治療陰道炎、宮頸炎、尿路感染、牙周炎等慢性疾病,改變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孕期保持心情愉悅,精神放松,定期做好各項檢查。
哈市醫學專家們分析認為,母體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高血脂等,孩子早產的幾率就會比普通孕婦高很多。孕期壓力大、抑郁、焦慮、熬夜、吸煙等也會增加早產發生率。另外,高齡產婦增加、試管嬰兒增多、環境污染嚴重等也可能導致早產。
17日9:00-11:00,在哈市紅十字中心醫院住院處二樓新生兒科,將舉辦『有愛、有未來』關注早產兒健康義診諮詢活動,由醫院兒保科和新生兒科資深專家鄭敬親主任、副主任孫燕萍、副主任醫師李曉華現場解答早產兒家屬疑問,歡迎各位准媽媽及新生兒家長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