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從小木匠到大國工匠的成功蛻變 訪大興安嶺神州北極木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白偉東
2016-11-17 11:05: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17日訊 大興安嶺神州北極木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白偉東,17歲初中畢業就參加了工作,30年來始終奮戰在生產一線,先後獲得國家專利24項,解決木結構生產設計難題30餘項。今年1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白偉東作為一名一線技術工人榮登國家科技獎勵最高領獎臺,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的親切接見。

  『工作初期,我從事林業機械設備的組裝、拆卸和維修,這讓我對機械原理產生了癡迷,特別是對加工後的樹木型材有著說不盡的喜愛。』

  1996年,白偉東應聘到一家木業公司,負責維護當時最先進的集成材自動化生產線設備。這項工作需要豐富的電氣一體化知識,而白偉東只是初中畢業。兩個月,白偉東吃住在車間,悶頭學習機械原理,研究配件情況,設備完好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不少兄弟單位的進口設備出現問題,都請白偉東去幫助解決。一時間,白偉東在大興安嶺和內蒙古林區名聲大噪,以至於北京和大連的一些公司以10萬年薪爭相聘請。『以當時的收入來說,那真是天大的誘惑,但我捨不下興安的青山綠水。』

  就在大興安嶺,白偉東實現了從一個小木匠到大國工匠的成功蛻變。

  1998年,一個日本客戶來公司訂購6.2米長的集成材,而公司的指接機不足4.2米。日本專家說:『你們中國人做不了這樣的事情。』語氣中滿是蔑視。白偉東憤怒了,當即拍了胸脯,承諾3天拿出方案。消息不脛而走,引來一片譏諷和嘲笑。白偉東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有些後悔自己太魯莽、太草率。『我只好默默地對自己說:白偉東你拼了吧!』72小時不眠不休,反復設計研究,最終,奇跡出現,成功了!

  白偉東乘勢而上,轉而研究落葉松結構材的加工,並對設備進行改造,緊接著又申報了4項國家專利。

  曾經有一段時間,白偉東的創新遇到瓶頸,研發停滯不前,總感覺力不從心。消沈、低迷,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通過反思,白偉東找到問題所在,那就是專業知識的匱乏。此後,他自學了《汽動與液壓》、《機電一體化》、《林業起重輸送機》等專業知識,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僅讀書筆記就做了20餘萬字。2007年,白偉東考取了高級技師,通過自學,拿到大學本科證書。2011年,白偉東承擔了國家『十二五』科技計劃課題——《落葉松結構結點設計研究與示范》項目,成為國家標准《結構用集成材》和《木結構設計規范》的參與修訂者。

  『慢慢地,我體會到,人活著,不能沒有追求,要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有了理論知識的補充,白偉東有了底氣。『說實話,在內心深處,我非常仰慕魯班這樣的大師級工匠。中華民族的基因裡,從來就不缺少工匠精神。如何延續傳承這種工匠精神,是我一生的追求和夢想。』

  2013年,大興安嶺集團公司去日本考察直徑300㎜空心木柱項目,日本同行們都說:『這個產品中國企業做不了。』白偉東的倔脾氣又上來了,我就要把這件事情做好給你們看看!一開始白偉東和他的團隊選錯了方向,而且越錯越遠,光是方案就推翻了20多次,始終沒有攻克技術難關。正在迷茫時,助手不經意間的一句『以柔克剛』使白偉東豁然開朗,也使整個研發峰回路轉。團隊運用『柔性收縮』思維,通過半年的反復試驗,終於制作出第一臺空心木柱液壓拼圓機,可以生產規格300-1200㎜以內任意直徑和長度的空心木柱,填補了國內外同類型設備的空白,並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

  歷時7年,由白偉東獨立主持完成的《異形承載木梁拼板制造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個項目共研發木構件加工設備25臺套,尤其是采用指接技術、空心技術,可節約木材30%以上,填補了國際空白。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堅對此評價: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綜合性、戰略性和應用性,推動發展木結構產業,將有力助推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有人認為,現在都進入工業4.0時代了,人能做到的,機器人也能做到,還需要工匠嗎?還需要工匠精神嗎?白偉東不以為然:『任何先進技術都是手臂的延伸,科技發展不能替代工匠勤勞智慧的雙手。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既需要科學家、技術人員和大國工匠,更需要從容獨立、執著專一、務實創新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纔是中國創造的內在支橕和恆久動力。』

責任編輯:劉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