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7日訊 在哈爾濱東部,一座國際化交通樞紐正帶動龍江經濟『快跑』。
千餘個集裝箱整齊地擺放在貨場中,四架龍門吊通過電腦系統對集裝箱進行智能化作業,一列列集結完畢的集裝箱班列整裝待發。這一幕幕曾經被我們艷羡的現代化物流場景,是如今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的日常一景。
在中心站大門口,一排排黑色通道吸引了記者視線。『這是集裝箱中心站的智能大門,所謂的「智能」並不是指門自身,而是門背後先進的信息系統。』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副書記梁川說。
這套信息化大門由箱體識別系統、箱號識別系統、集裝箱驗殘檢測系統、管理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五個部分組成。大門和場區內的無線網絡、視頻監控結合到一起,每個集裝箱的箱車進來後,智能大門就可以把具體的集裝箱信息發到車載終端上面,讓這輛車准確找到要去取哪個箱,或者是把運來的箱體放到哪個指定位置,實現精確化管理。因為有了智能系統,一百多萬平方米的場區基本看不到多少人,大大的減少了人員成本,調度指令均可以由這套系統平臺下達,做到最合理化的統籌安排。同時,智能大門的調度信息還通過貨車內的智能終端發給貨車司機,進出所走的路線都會安排好。
其實,在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科技無處不在。
記者沿智能大門,繼續前行。幾十個電樁映入眼簾。梁川告訴記者,這些充電樁是專門為具備冷藏功能的集裝箱准備的。如果沒有充電樁,冷藏功能集裝箱只能連接在車上,靠車充電。這樣會佔用鐵路道線,影響作業效率。而有了這些充電樁,這種集裝箱班列可以及時分解車體,連接到充電樁上充電,提高裝卸貨效率。
在集裝箱作業區,記者看到,各種顏色、不同語言標示的集裝箱擺放整齊。四個巨型龍門吊、軌道門式起重機、正面吊、空箱堆高機、集裝箱卡車等這些現代物流機械設備隨處可見。梁川指著正在作業的龍門吊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龍門吊,它也是高智能的。只要在調度室下發電腦指令,龍門吊上的電腦就可以收到,確認後,就可以自動操作,誤差為零。
隨後,記者進入辦公樓內,在調度指揮中心,記者看到,電子操作臺前是一面巨大的顯示屏,顯示屏對站內的各個區域進行實時監控。貨運調度員孟德鑫介紹說,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分為快運、特貨、集裝箱三大作業區。而調度指揮中心就是對這三個區進行協調作業,包括車輛的到達發送、裝卸車組織、監控場區等。無論是龍門吊的作業,工作人員的裝卸,還是進入場區的車輛,遍布全站的56個攝像頭會對各個區域進行24小時監控,以達到智能化的作業流程。哈爾濱鐵路局將管內所有站場的監控系統聯網,在每個地點都可以隨時查看各個站場情況。
記者了解到,隨著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二期海關、檢驗檢疫的加速建設,未來,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將發揮『龍江絲路帶』通道建設核心作用,打造出集運輸、倉儲、集散、通關功能為一體的『東北地區國際集裝箱物流集散中心』,成為中俄鐵路東部物流大通道的關鍵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