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工大研制 『可編程SOC計算載荷』首次在空間進行在軌驗證
2016-11-18 16:36: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季萱 欒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8日訊(季萱 記者欒微)11月10日7時42分,『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火箭搭載的脈衝星試驗衛星『XPNAV-1』順利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作為星上載荷之一,由哈工大電氣學院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研究所研制的『可編程SOC計算載荷』開始了空間探索之旅,將完成一系列科學驗證與空間探測實驗。此次搭載實驗是研究所在嵌入式高性能計算、空間輻射防護技術、系統健康管理等領域研究成果在空間的首次工程化驗證。

  哈工大研制的『可編程SOC計算載荷』首次在空間進行在軌驗證。

  哈工大研制的『可編程SOC計算載荷』首次在空間進行在軌驗證。

  『可編程SOC計算載荷』旨在應對未來微小衛星、衛星星群的高性能低成本計算需求。研究針對空間輻射環境的可靠性設計加固技術,采用工業級高性能異構器件實現故障可容忍的空間計算系統,從而可將星載計算機性能提昇10倍以上,突破20億條指令每秒(2000 MIPS),並大幅降低成本,打破國外高性能宇航級計算器件的禁運限制。

  目前,該計算載荷已經在軌開機自檢,數據傳輸及各項指標均正常。後續該計算載荷將完成工業級器件空間輻射防護設計技術驗證,完成工業級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工藝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器件(FPGA)的可重構技術驗證、單粒子翻轉及防護方法技術驗證、在軌總劑量性能退化實時監測技術驗證、在軌閂鎖檢測防護技術驗證,並進行空間高光譜圖像分類處理方法原型驗證、空間鋰離子電池荷電狀態評估方法技術驗證、基於異構加速方法的飛輪動力學方程解算技術驗證等一系列實驗。

  通過此次搭載,實驗成果將為衛星尤其是微小衛星、深空探測、空間站等航天任務提供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在軌計算能力支持,解決裝備在軌自主運行管理、在軌系統健康管理、裝備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理念的空間應用計算瓶頸問題,降低微小衛星成本,助力我國航天事業發展。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