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8日訊 10月中下旬,中省直媒體『金秋走龍江』記者采訪團一行走進七臺河和海林,看他們如何利用地緣優勢,打出特色牌,在市場上一枝獨秀。
濃『墨』重彩致力循環經濟
七臺河市寶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發展循環經濟,走過了市場低迷期,闖出一條濃『墨』重彩的發展之路。寶泰隆借助地處中國最大優質石墨產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自2014年起,開始籌劃石墨烯項目,踏上轉型的新起點。該公司依托寶泰隆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通過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並充分發揮多位技術顧問的技術專長,開展石墨重點應用領域研究,已取得鋰電池、醫藥日化、復合塑料、防腐涂料等領域5項專利,為公司在石墨烯領域開發與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橕。
寶泰隆著力發展石墨烯、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產業,依托所屬的密林優質石墨資源和循環經濟產業鏈優勢,拓寬和延長石墨深加工等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鏈條,投資50億元,實施包括『100噸/年石墨烯項目和12萬噸/年晶質石墨洗選項目』,以及後續擬實施的『2000噸/年超導電型石墨烯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2萬噸/年球形石墨項目、2萬噸高純石墨項目等12個子項目在內的『寶泰隆高端石墨深加工特色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相結合、石墨烯和石墨烯應用制品及磷酸鐵鋰等動力電池原料為基礎的新能源材料產業,充分把握『龍江絲路帶』和『一帶一路』有利契機,大力加強國際合作,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
小藍靛果促成健康大產業
發展林下經濟,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在勃利縣,以藍靛果種苗培育、藍靛果系列產品加工銷售為經營業務的黑龍江利健生物有限公司使記者團驚嘆。
黑龍江利健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長利介紹,藍靛果忍冬是一種野生漿果類植物,勃利山區的藍靛果野生面積大,果實品質好,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植物學會確認為世界唯一的野生藍靛果資源保護區。國內研究者對勃利縣境內的藍靛果分析發現,此種漿果含有優於其他水果蔬菜的營養成分,可提取天然紫紅色素、加工果汁、飲料、果酒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藍靛果忍冬葉片具有一定保健作用。
黑龍江利健生物有限公司將原屬當地紅星林場102戶職工的7500畝野生藍靛果和蕨菜等其他林下經濟作物采摘權、經營權買斷,對野生藍靛果實施保護性開發,在發揮野生藍靛果自然生態屬性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其經濟屬性。同時,成立了勃利縣森果藍靛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既解決入社社員的銷售問題,增加收入,又保證公司原料的供應。
該公司著力技術攻堅,研發藍靛果的醫用及藥用功效,分別與哈商大食品學院和歸國醫學博士建立技術合作,並取得初步成果。目前,關於藍靛果的抗輻射、治療小兒厭食和保肝病理研究已經完成,臨床應用正在進行中。在大健康理念下,藍靛果針對不同病患,開發保肝、促進傷口愈合和提高免疫力等醫用食品的研究也已完成。一批產品已經試銷售,反響良好。
邵長利說,下一步,公司計劃在勃利縣城北外貿食品工業園區建設一處集批發、儲藏、加工、運輸、直銷、配送、質量安全檢驗、信息發布於一體的大型藍靛果產品交易市場。加快建設連鎖營銷和物流配送系統,拓展銷售渠道和空間,打開國內外市場。
猴頭菇香飄海外市場
海林人工種植猴頭菇業界知名。新民河猴頭菇產業帶南起海林鎮光明猴頭菇食用菌產業園,北至海林鎮新民村六隊四號橋,全長20公裡,輻射21個村屯。海林鎮搭上『互聯網+』快車,開拓出售鮮品猴頭菇市場,正逐步探索打造猴頭菇產業全產業鏈。
海林鎮副書記於蕾蕾介紹,海林鎮的猴頭菇產業帶面積2250公頃,規劃建設面積670公頃,截至目前,已建成菇棚4000棟,猴頭菇年生產總量8000萬袋、鮮品產量4萬噸。今年猴頭菇市場異常火爆,鮮品猴頭菇價格每公斤達到20元,乾品價格每公斤達到60元,最高達到80元。
於蕾蕾說,打破猴頭菇乾品銷售的瓶頸在於加工、倉儲和銷路。目前,海林市已建成年食用菌產品加工企業40家,建立了『農品天下』、『遵義指南針』等6家電商平臺,注冊了『北味』、『森潔』等4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的商標。目前,猴頭菇產業因規模化發展形成了穩固的外銷渠道,猴頭菇產品90%以上以乾品外銷,北京、雲南等地的經銷商將海林猴頭菇市場攪得火熱,近兩年,眾多日本、韓國客商也紛至沓來,乾品猴頭菇年銷售量突破100噸。
未來,海林市將進一步圍繞猴頭菇產業科技研發、精深加工、電子商務、冷鏈物流、菇菌文化博覽、循環經濟發展等項目,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社會資本』互惠共贏發展模式,讓海林猴頭菇香飄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