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8日訊 11月15日,松花江哈爾濱市區段『文封江』。然而,寒冷的氣候並沒有阻止人們出行的腳步。連日來,熱情的市民和游客從四面八方奔向一個目標:『老江橋』變身的中東鐵路公園,一睹百年老橋煥然新生的風采。各種合影、美拍、歡聲笑語和朋友圈裡的飛速刷屏,人們以自己的方式為百年老橋的修繕、保護和利用,擊掌點贊!

原濱洲線松花江鐵路大橋。蘇強 攝
『老江橋』承載著一座城市的全部記憶。在江南江畔路大橋的起點處,橋頭上深深刻進石頭裡的數字:1900,標記著大橋開工建設的年份。這也是迄今哈爾濱現存建築物上最早的紀年符號。從1900年5月動工,到1901年10月竣工,這座中東鐵路第一橋,成為哈爾濱邁向城市化的起點。這座全長1027.2米的松花江上第一座鐵路橋,是中國鐵路史上最早建成的超千米特大橋梁。由小漁村一躍迅速成為東北亞經濟、文化、商業中心,『老江橋』無疑是哈爾濱城市文明的源頭。
『老江橋』是哈爾濱凝固的歷史,濃縮著時代的滄桑巨變。從遭受奴役欺凌,到新中國的揚眉吐氣,更留下無數難忘的歷史瞬間。當年,許多仁人志士就是穿過這座橋,北上蘇聯尋求真理的火種。解放後,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寒來暑往、風裡雨裡,默默守護著這座大橋。如今,在依然堅固的橋頭堡、靜靜矗立的綠色崗亭上,仿佛還能看到一代一代鐵路工人維護大橋的身影,看到46年裡一批一批的解放軍戰士為大橋站崗的英姿。

修繕後的濱洲線松花江鐵路大橋橋面玻璃展示段。蘇強 攝
2013年,以『老江橋』為核心的中東鐵路建築群,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城市珍貴的近代工業文化遺產。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2014年,哈齊客運專線松花江大橋竣工,『老江橋』完成了她的百年使命。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站在對歷史負責、為人民造福的高度,開啟了對『老江橋』修繕、保護和利用的新篇章。
在多個保護方案中,優中選優,中東鐵路公園方案眾望所歸。規劃設計以『軌·跡』為理念,從對文物的保護出發,通過對廢棄鐵路空間的轉型、拓展與重構,打造鏈接江南經濟中心、江北文化中心和江中太陽島休閑中心的綠色空間系統,構建城市景觀廊、綠色慢行線和中東鐵路文化展示帶。
站在百年老橋的玻璃棧道上,俯看記錄歲月年輪的鐵軌和枕木,眺望銀裝素裹的松花江,高鐵列車在耳畔呼嘯而過,城市的百年變遷,在這一刻風雲際會,讓人不由地停下腳步,靜靜聆聽歷史與現實的對話、鐵路與城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