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追尋城市記憶引領綠色出行 訪中東鐵路公園規劃設計負責人趙志強
2016-11-18 17:33:2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18日訊 見到中東鐵路公園規劃設計負責人、哈爾濱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所所長趙志強時,他正忙碌於中東鐵路公園文化空間部分的籌劃,辦公桌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圖紙與資料。說明這次采訪的目的後,趙志強對整個項目從初衷到籌備再到實施,胸有成竹,娓娓道來。

  始建於1900年的濱洲線松花江鐵路大橋是中東鐵路沿線第一座超千米的鐵路橋梁,『老江橋』鐫刻著哈爾濱百年發展的歲月軌跡,見證著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滄桑風雨,承載著哈爾濱人民的厚重記憶。我們要將這種記憶延續,作為新功能的載體加以利用。基於此,我們提出了『軌·跡』的設計理念,既有鐵軌的延伸、記憶的延續,又有綠色功能和城市文化的更新與傳承,是城市生態與歷史文化修復的實踐。

  『為了引導人們綠色出行,基於「老江橋」處在城市的核心地理位置,項目組做了大膽嘗試,計劃將慢行線在已經建成的中東鐵路公園基礎上,分別向江北延伸1.2公裡、江南延伸1.7公裡,組成一個全長5.5公裡的鐵路公園慢行線,繼而形成連接江南、江北的綠色空間系統。屆時,我們希望行人在輕松領略兩岸風光的同時,更能拉近人與自然、歷史文化的距離。』趙志強說。

  在趙志強看來,濱洲線松花江鐵路大橋作為不可移動文物,有它保留下來的珍貴歷史價值,但同時,文物帶給我們的應該不只是記憶,如何讓它的歷史價值得以延續,在保護基礎上加以利用,讓其承載新功能、煥發新風采,是項目組自始至終堅持並奉行的准則。他說,建造於1900年的『老江橋』,引申出的鐵路與城市發展的淵源,以及鐵路與文化的思想碰撞,是無可替代且必須傳承下來的。項目組目前重點推進的也是這方面內容的打造,包括『老江橋』玻璃展示段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再現大橋建造、維修的進程;3個橋頭堡處建設展覽館,呈現與鐵路有關聯的人物、機車、守橋部隊的照片和歷史資料等。讓行人綠色慢行時,稍有駐足便知一二,喚醒人們塵封的記憶。接下來,還會陸續通過微信、電子游覽等形式推出諸如『老江橋』橋上的故事、鐵路記憶等板塊,讓更多的人群參與、關注中東鐵路公園慢行線,傳播綠色出行理念,引領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11月2日,中東鐵路公園規劃設計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一等獎,這是東北三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項目。一橋觀兩岸,濱洲線松花江鐵路大橋猶如一位百歲的哈爾濱守望者,對後人做著最長情的告白。

責任編輯:劉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