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0日訊(殷曉光 王彥斌 記者 陳顯春)為進一步叫響『中國猛?象故鄉』品牌,彰顯青岡化石瑰寶魅力,11月20日,由中國地質學會化石保護研究分會、北京大學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辦,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指導,青岡猛?象文化旅游協會承辦,益民集團協辦的『陸海絲綢之路』中國猛?象故鄉——青岡化石推介會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舉行。

活動現場。

啟動水晶球。

授牌。

書法家贈送青岡作品。
青岡縣委書記楊勇在致辭中說,青岡人文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猛?象故鄉。隨著『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規劃建設,哈綏北黑、哈大齊產業集聚帶輻射節點優勢更加凸顯,向南可借助哈歐班列、向北可通過黑河口岸,形成南北貫通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將逐步成為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和物流集散中心。青岡商賈雲集、產業興旺。形成綠色食品、麻紡產業、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主導產業格局。目前,猛?象化石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有序推進,努力打造哈爾濱—五大連池—黑河旅游節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周忠和重點從發掘情況和學術角度兩個層面介紹了青岡猛?象化石的獨特地位。從已發掘情況看,青岡境內22條小流域有15條以上出土過第四紀晚更新世動植物化石,涵蓋猛?象、披毛犀、雙殼類、貝類化石等近50種,總量達10餘萬件,全國103家博物館展出的猛?象真骨化石標本,已確定有100家來自青岡。從學術角度看,青岡猛?象—披毛犀動物群物種多樣性極高,在世界同類同時期動物群記錄中首屈一指;青岡猛?象—披毛犀動物群化石埋藏點如此集中、埋藏數量如此巨大,在世界范圍內亦屬罕見。
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青岡猛?象化石的發現,對於追溯第四紀陸相生物群的繁衍歷史與消亡過程,對於研究現代中國人在東北地區的演化與擴散,對於揭示古人類與猛?象—披毛犀動物群的關系均意義重大,具備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條件。周忠和表示,支持青岡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並將聯合更多的專家學者在發掘保護、學術研究、資源開發等領域給予專業幫助。據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賈躍明介紹,青岡猛?象化石完整記錄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質歷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環境、古生態信息,是第四紀中國北方哺乳動物地理區系的代表,是猛?象歐亞大陸最後的演化中心和史前巨獸最後的樂園,是研究第四紀晚期以來全球變化的理想區域,因而也是最有可能揭示猛?象謎底的地方,毋庸置疑,青岡猛?象化石的地位是中國的,世界的。
活動現場,北大副秘書長、深圳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古生物學會常務理事白志強向青岡縣授予『北大化石保護中心青岡研學基地』牌匾。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向青岡縣德勝鎮英賢化石村授牌。推介會上,還舉行了『中國猛?象故鄉——青岡』化石資源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委托簽約儀式,青岡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董立濤與北京中基興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朝斌共同簽訂『中國猛?象故鄉——青岡』化石資源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委托書。
推介會結束後,國家級書法家、中華楷書第一人張瑞齡將手書的『中國猛?象博物館』墨寶贈與青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