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生活資訊  >  天氣出行
搜 索
一橋通南北 縣域經濟發展添動力
2016-11-20 20:59: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雪菲 姜元一 潘宏宇 白雲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20日訊 木蘭松花江大橋竣工通車後,木蘭縣融入到哈爾濱市『1小時經濟圈』,並成為貫穿內蒙、黑、吉三省的重要節點城鎮

  一橋通南北縣域經濟發展添動力

  2016年10月19日,承載著28萬木蘭人期盼的木蘭松花江大橋正式通車。這是哈爾濱轄區內第12條跨松花江橋梁,使哈爾濱主城區與木蘭縣由150餘公裡路程縮短至117公裡,通行時間由近3小時降至1個多小時。看著川流不息的往來車輛,木蘭鎮松江村72歲的鄭力老人激動地說:『去哈爾濱再也不用坐渡船了,這可是咱老百姓多年的期盼啊。』木蘭縣長司炳春感慨道:『這座橋,不僅終結了木蘭縣的交通瓶頸,更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它將帶給木蘭小城新的未來。』一座橋開啟大交通時代

  木蘭縣位於松花江中游北岸,依水而居,松花江也成為該縣人貨出行的障礙。木蘭縣交通局局長王安祥介紹說,『巴木通』是哈爾濱市江北三縣的簡稱,可位於中間的木蘭卻首先因為交通不暢而被邊緣化了。在這三縣中,唯獨木蘭縣無江橋通行,只能靠一條哈肇路通向外界,春秋及夏汛時期木蘭縣長期被水『孤立』,渡船成為連通江南地區重要的交通工具。

  木蘭鎮出租車車主陳東也深有感觸:每次坐渡船,小車每臺收費50元,大車收費80元,來回的船不多,時間也不固定,有時等1個多小時。如果等不及包船,需要200元一趟。走哈肇路經巴彥、呼蘭到哈爾濱,單程150多公裡,需要2個半小時。如今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的開通,使木蘭縣融入哈爾濱市『1小時經濟圈』。木蘭松花江大橋是規劃國道莫延公路(起點為內蒙古的莫力達瓦旗,終點至吉林的延吉,全長1200公裡)的重要節點部分,使木蘭縣成為貫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三省的重要節點城鎮,也為我省內陸及內蒙古東北地區打開一個出海口。同時,其作為連接慶安、木蘭、賓縣、延壽等地區最快捷的骨架公路,也是我省又一條重要的縱向出省交通要道,成為我省礦產品、農副產品運輸的重要通道。

  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的建成,打通了百年來交通的『禁錮』,扭轉了地處『偏僻』的交通劣勢,把木蘭縣由交通『邊緣』帶向交通『中心』,開啟了對外『大交通時代』。一座橋成為致富橋發展橋

  木蘭縣是以種植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作物為主的農業縣份,由於交通的閉塞,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木蘭鎮松江村黨支部書記叢大軍告訴記者,由於地處『偏僻』,農民種出的糧食、蔬菜只能在本地賣,村民們同品質水稻每斤比江對岸的賓縣農戶少賣2分錢,一畝地純收入少百餘元。同時,農民種地用的生產資料也比其他縣的貴。據統計,這種一高一低的『剪刀差』,一年就被剪掉上億元財富。種糧大戶顏立成也有太多的苦衷,他說沒建大橋前,往外運輸一車糧食要走3個小時的車程,想節省時間,就得坐渡船,每年交擺渡費可不是個小數目。出行成本也極大地限制了木蘭縣產業結構的調整。木蘭縣農業局副局長范德峰介紹說,今年在玉米價格下滑的形勢下,木蘭全力打造沿江產業帶,鼓勵農民發展特色瓜菜種植。但由於受交通的制約,工作推進非常困難。可現在卻不同了,大橋建成後,好多沿江村屯的農戶利用自家地在大橋路邊的優勢,已經著手建設特色果蔬種植基地。

  昊偉農業公司年產鮮食玉米萬餘噸,董事長范大偉說,大橋通車後企業一年至少可省下百萬元運輸費,而物流效率也由原來一天往返一趟變成三趟,我們已確定追加投資,將產能提昇到以前的3倍。『這座大橋,為木蘭縣的招商破了題。』張樹軍分析,當前各縣資源和政策相似,交通決定了地區發展機會。國家級生態農業縣木蘭幾乎沒有重工業,木蘭縣在剔除交通劣勢後,食品等生產加工型產業後發優勢將凸現出來。

  一座橋改變的是距離的長短,但對於木蘭縣來說,它卻有著牽一發動全身的效力,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更提昇了區域發展能量與水平。一座橋讓小城構想打造『城市後花園』

  木蘭松花江大橋的建成,不僅讓木蘭縣打開了對外交通的大門,更拉大了城市框架,讓木蘭縣與哈爾濱市連成一片。木蘭松花江大橋不僅是便捷的通道,更是經濟發展的紐帶,繁榮經濟的助推器。木蘭縣招商局局長張樹軍頗有感慨地說,沒建橋之前,招來的企業經過實地考察後,都因為交通不便利造成的物流成本而放棄,使招商引資工作舉步維艱。而在大橋開工之後,客商們看到了商機紛至沓來,如今木蘭本真、東來園肉業、頤康園集團等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實力強的企業已落戶。特別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術研究院(哈爾濱)的建成和朱蓓薇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將加速國內外知名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向哈爾濱市集聚的進程,加快把木蘭綠色主食加工業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快捷的交通對於外來人纔的引進也變得容易,這將為木蘭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融入哈爾濱『1小時經濟圈』,也讓哈爾濱大都市文化生活元素植入木蘭百姓的生活。木蘭鎮居民劉瑩說,以前想領孩子去哈爾濱聽音樂會、看畫展、去游樂場玩,來回得6個小時,現在這些煩惱都解決了。一座橋不僅方便了木蘭人走出去,同樣也讓周邊縣市的人們便捷地走進木蘭縣感受生態田園風光,群峰爭巔的雞冠山、香煙裊裊的慈航古寺、山溪潺潺的白楊木水庫都將成為人們假日休閑的好去處。張樹軍告訴記者,以前木蘭縣提出的『打造哈爾濱後花園』更多是一種構想,現在因為一座橋,很多都悄然發生著改變,新闢建的白楊木度假區正在加速推進中。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