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1日訊 隨著齊齊哈爾市『三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經濟和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居民在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之後,迫切希望能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貼心的社區服務。這也是自201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連續5年將城鄉社區建設工程列入政府大事實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確目標保障有力
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2016年,齊齊哈爾市正式啟動了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制定了《齊齊哈爾市關於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結合各縣(市)區實際,確定了農村社區建設基礎先行、完善機制、深化服務的工作目標,在落實市政府大事實事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要求,確定2016年全市要新建農村示范社區(面積500平方米以上)32個,達標社區(面積300平方米以上)100個。在社區的運行模式上實施『一村一社區』的模式;在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上,要確立村黨組織核心地位、強化村民自治功能、廣泛開展民主協商;在推進農村社區服務上,要將政府的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與代辦服務有效融合,開展社會互助救助、醫療環境衛生、文化體育、民間糾紛調解等便民服務。
為切實減輕城鄉社區工作負擔,今年8月8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村)減負工作的通知》(齊辦發[2016]37號),進一步遏制了城鄉社區牌匾多、會議多、臺賬多、行政事務多、證明亂等『六多一亂』現象。各縣(市)區結合本地情況,制定了農村社區試點實施方案和社區減負工作實施方案,並認真加以落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架子』要搭好
『搭架子』是農村社區建設的基礎。社區公益用房、活動廣場、各種服務設備設施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市政府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將城鄉社區建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對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進行『以獎代補』,投入資金550萬元,帶動各縣(市)區投入1.7億元。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千方百計為農村社區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克山縣、昂昂溪區等地將閑置校捨改擴建成農村社區;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利用爭取到的省民族村援建資金200萬元,打造了4個民族示范社區;依安縣在通過國家『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范縣考核後不松勁,使農村社區建設向縱深發展;甘南縣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投入資金350萬元改擴建了11個農村社區……農村社區公益用房面積不斷增加,社區達標率、示范率不斷攀昇。僅2016年一年,新建農村達標社區100個,總數達到654個,達標率超過50%,新建農村示范社區35個,超過政府大事實事目標20個,完成任務目標的233%,全市農村示范社區總數達240個。
『瓤子』要填足
社區建設的核心是『裝瓤子』即抓服務。齊齊哈爾市各地按照相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拓展服務項目。引導教育、衛生、文化、法律、社會治安等公共服務進入農村,為政府公共服務廷伸到農村搭建平臺,全市所有農村社區都探索建立了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制度,社區設立專兼職工作人員,免費為農村居民代辦包含民政、住建、醫療、社保等幾乎所有涉農部門的行政和公共服務項目,使社區居民不出村屯就能辦理和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齊齊哈爾市農村社區信息化服務迅猛發展,促進了區域優勢及特色產業發展。目前,全市共有農村社區電子商務網站約310家,普遍於2015年前後建立,總經營額3.5億元,其中代購額1.8億元,銷售額1.7億元。甘南縣的『興村網』於2015年10月成立,內容涵蓋農村便民服務、電子村務、電子商務、電子農務四大職能,提供650多項服務內容,目前已建設信息站點392個,配備信息員405個,發展草根物流隊伍100餘人,創新就業崗位接近600人。建華區星光科技園創建以來,入駐電商企業31家,代理銷售國外產品32個品種,銷售收入86萬美元;代理國內、省內產品42個,銷售收入573萬元,代理本地區產品137個,銷售收入近800萬元。
齊齊哈爾市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搶抓國家和省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有利契機,奮發努力,為增加農村居民福祉、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進程、為全市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本報記者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