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生活資訊  >  天氣出行
搜 索
專家解析霧霾源燃煤塵污染是『元凶』 華北華東霧霾源自黑龍江沒有科學依據
2016-11-23 23:1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3日訊 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我省13個城市全年PM2.5、PM10源解析結果日前出爐。結果顯示,對我省PM10和PM2.5貢獻最大的污染源均為固定源中的燃煤塵污染。對此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伍躍輝表示,我省對PM10、 PM2.5的來源進行解析,說清大氣環境質量,可為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大氣污染治理能力提供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橕。同時專家指出,前段時間網上有關華北華東霧霾源自黑龍江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為啥要對PM10和PM2.5進行源解析?

  據伍躍輝介紹,由於我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季節性氣象條件導致城市大氣擴散的條件較差,特別是當PM10、PM2.5濃度增加時,極易形成霧霾天氣,對人類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因此,我省決定在省轄城市開展PM10、PM2.5來源解析工作,確定其明確來源,可為控制霾天氣的出現、改善城市能見度、提高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水平提供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橕。

  『我省開展的PM2.5、PM10源解析項目,確定省轄城市大氣污染源的貢獻值、貢獻率,並確定城市的首要污染源,形成全省城市全年的顆粒物源解析報告。這是國內第一次以全省為單元開展顆粒物來源解析的探索性工作,對區域源解析工作及全國源解析業務化體系的形成具有借鑒意義。』伍躍輝說。

  分析污染源,是一個全面的、科學的、系統的工程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劉元海認為,考慮一個區域的環境空氣污染成因問題,需要進行全面的、科學的、系統的綜合分析,而這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而不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倉促地拿出一個結論。

  『11月初華北、華東大規模霧霾,有網帖稱是由我省重污染氣團經長距離傳輸導致的,這是不負責任的,並沒有科學依據。任何一個區域的空氣污染,都是主要由污染源排放的增加以及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共同造成的。污染源是由本地污染源和外來輸送污染物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共同形成的。在污染源的變化上,目前全國大范圍開始供暖,總體污染排放水平突出,目前進入冬季,不利氣象條件也會更頻繁的發生,這些都是可能造成某一個區域形成重污染過程的因素。』

  劉元海說,污染氣團的遠距離傳輸也不是簡單不變的,在傳輸過程中也會發生各種復雜的變化,需要專業的環境和氣象條件的監測以及經過數值模型等方法進行模擬計算,對整個污染過程進行完整的後評估,纔能說清區域傳輸的過程及傳輸量,不是簡單就能說清楚的。『還是那句話,這是一個全面的、科學的、系統的工作。』

  我省源解析采集三千餘個樣品 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經驗

  而我省環保部門,針對污染源的解析研究,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伍躍輝告訴記者,該項目歷經2年的采樣分析時間,對13個省轄城市18個環境受體點位、704個各類污染源點位的采樣工作,共采集3千餘個代表性樣品,分析了5萬餘個數據,將分析數據代入CMB模型進行演算並通過其他模型相互驗證,最終完成哈爾濱市和全省源解析研究工作。

  據了解,在此次源解析過程中,我省環保專家借鑒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城市對顆粒物源解析的研究初步成果,並將我省城市PM10、PM2.5的來源劃分為開放源、移動源、固定源(含低矮面源)三大類,其中開放源包括土壤風沙塵、道路塵、建築塵、城市揚塵;移動源包括機動車尾氣排放、施工機械尾氣排放;固定源主要包括燃煤塵、工藝過程、生物質燃燒、餐飲油煙等10類污染源。

  源解析結果咋樣?燃煤塵污染貢獻最大

  記者在《全省13個城市PM10、PM2.5源解析結果統計表》中看到,對PM10和PM2.5貢獻最大的污染源均為固定源中的燃煤塵污染,分擔率分別為27.7%(大慶)?36.1%(伊春)和29.8%(大慶)?39.3%(七臺河),哈爾濱分別為31.0%和36.0% ,采暖季分擔率顯著高於非采暖季;開放源(土壤風沙塵、道路塵、建築塵、城市揚塵等)分擔率分別為14.5%(哈爾濱)?25.4%(牡丹江)和4.8%(哈爾濱)?20.0%(綏化),非采暖季分擔率顯著高於采暖季;移動源中的機動車尾氣分擔率分別為12.3%(大興安嶺)?16.9%(哈爾濱)和13.9%(伊春)?18.0%(哈爾濱),采暖季分擔率稍高於非采暖季;生物質燃燒源分擔率分別為4.1%(哈爾濱)?9.2%(大興安嶺)和5.4%(哈爾濱)?9.7%(大興安嶺),采暖季分擔率顯著高於非采暖季。

  伍躍輝說,總體來看,我省13個城市采暖季燃煤源對PM10和PM2.5的分擔率和貢獻濃度均遠高於非采暖季;采暖季機動車、生物質的分擔率略高於非采暖季,貢獻濃度高於非采暖季;采暖季揚塵、土壤塵、硫酸鹽、硝酸鹽等的分擔率均低於非采暖季,但是工業源、硫酸鹽、硝酸鹽等的貢獻濃度均高於非采暖季。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