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在嫩江、松花江、黑龍江數千裡堤防上—— 水利建設攪熱初冬龍江大地
2016-11-24 09:1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24日訊 初冬的龍江大地早已寒風刺骨,我省重點水利工程在呼嘯寒風中如火如荼加緊建設。

  在嫩江、松花江、黑龍江數千裡堤防上,水利建設大軍冒著嚴寒奮戰在施工一線,爭分奪秒為『北大倉』築牢堤防;在全省第一座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水庫奮斗水庫、在『北方都江堰』的引嫩擴建骨乾一期工程現場,建設者晝夜不停展開施工會戰,力爭使工程盡早供水;在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現場,更多田間配套工程正在建設中。

  從黑龍江畔到三江平原,從松花江畔到松嫩平原,水利建設的熱潮在初冬的大地上催生出農業豐收的希望。

  龍江水利投資規模連年全國第一

  說起這幾年我省水利事業變化,很多老水利人都豎起大拇指。因為這樣的發展速度,是他們過去想不到也不敢奢望的。

  三江治理工程總投資就超過200億元,建成後松花江、嫩江、黑龍江和胖頭泡阻滯洪區2929公裡堤防將全面提昇我省主要江河的防洪能力;老水利人50年前就開始籌劃的引嫩擴建骨乾工程僅一期工程投資就達到58.7億元;還有正在建設中引水量達381億立方米的青龍山灌區,比南水北調工程的提水量還大,未來,它的灌溉面積將達到561萬畝。

  這一項項令人嘆為觀止的大型水利工程在短短幾年內相繼開工建設,即便放在全國水利發展的大框架內都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一分成功源於十分努力。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及時抓住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時機,超前部署,周密安排,集中力量籌劃建設了一批補短板、增後勁,強基礎、利長遠,促發展、惠民生的重點水利工程。使我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我省水利建設投資從多年前的全國倒數,躍居到投資額連續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水利建設的主戰場。水利事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省水利累計投資846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4倍。特別是2015年,獲得國家投資213億元,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位。進入2016年,我省水利建設強勢發展的勢頭沒有減弱,國家對我省重大水利工程投資額繼續蟬聯全國第一。

  重點水利工程『加速度』推進

  在省委省政府的積極爭取和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14項工程納入國家規劃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總投資約2200億元,成為項目最多的省份之一。

  隨著一大批重大水利建設項目在我省落地開花,水利建設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新的挑戰隨之到來。時間緊、任務重,如何保質保量完成一項項建設任務成為全省上下面臨的新課題。

  面對挑戰,省委省政府堅持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高度出發,把水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建立了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省直各部門協調配合、水利廳發揮項目主管部門作用、各市縣黨委政府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在全省上下掀起了水利建設新高潮。並將原來的省三江治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昇格為全省水利建設領導小組,將水利建設納入市地目標考核和重點督辦內容,並建立月調度制度。

  為解決前期工作審批困難、審批進度緩慢等問題,省領導親赴水利部、國家發改委溝通協調前期審查審批、投資計劃安排和下達等方面工作,保證了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國土廳、省文化廳、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森工總局、省農委、省外事辦等省直部門全程跟進前期審查審批,按照既定分工履行程序、倒排工期,交叉進行,有關省直部門還派人到國家有關部門幫助協調,為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進度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各市縣黨委政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親自抓好征林征地工作。省水利廳舉全廳之力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工作落實,確保國家和省有關要求落到實處。

  正是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加之敢於擔當、履職盡責、狠抓落實的工作精神,促成了全省各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截至目前,我省各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進入2016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明顯加快。10項續建的重大水利工程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黑龍江乾流、松花江乾流、嫩江乾流治理工程和胖頭泡蓄滯洪區建設全面推進,預計年底黑乾、嫩乾和胖頭泡工程基本完成,松乾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整體工程將完成90%以上,工程進度超過預期。基本完成尼爾基引嫩擴建骨乾一期引水骨乾和灌區骨乾工程。穆棱市奮斗水庫、綏棱縣閣山水庫、青龍山灌區、界河國土防護二期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建設步伐加快,預計年底前全部完成中央投資。

  水利建設助推經濟發展

  在松花江畔的肇東段堤防,平整的迎水坡和寬闊的堤頂路面已基本建成,而去年此時,這裡還是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接受采訪的水務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肇東市領導將松乾治理看作一次新的發展機會,他們特意與建設部門協調,將這段堤頂路面加寬,要把這段堤防既當防汛路又作交通旅游路,打造沿江旅游經濟帶。如今,新修築的堤防即將全線貫通,屆時哈爾濱江北大亮子到肇源就可以沿堤壩走,路程比原來縮短了50公裡。顯然,一條堤路結合的大壩拉近的不僅是路程,還有哈肇經濟發展協同的緊密度。

  多年前,作為農業大省的黑龍江卻有著與其糧食產量不相匹配的薄弱水利基礎設施。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格局長期得不到改變。在近年的快速發展中,我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為突破口,開展了三江治理工程、引嫩擴建骨乾工程、奮斗水庫、綏棱縣閣山水庫、三江平原系列灌區、界河國土防護二期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節水增糧行動等一大批重點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雞西、七臺河市供水工程等一批非重大水利工程。這些工程不僅改善了水利基礎設施的落後狀態,也對全省經濟發展起到了有力支橕與拉動作用。

  在實施節水增糧行動的青岡縣,一大批絞盤式、指針式噴灌設備在今年夏季的乾旱中就派上了用場。在我省西部傳統旱區,農民過去澆地靠車拉水,成本高效率低。這兩年青岡縣大力推廣節水灌溉設施,一次投入多年受益,農民們計算過,現在用上噴灌設施後,成本下來了,產量上去了,畝產增加200斤。

  隨著工程建設的推進,三江平原14個灌區中已經有13個灌區開始發揮效益,這也助力我省繼續保持全國水田灌溉第一大省地位;還有正在建設中的青龍山灌區,未來這個灌區的水稻生產能力將達到67億斤,每年可以為國家提供優質商品糧65.97億斤,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隨著一項項水利工程建設的推進,龍江百姓的生活因此改善受益,龍江經濟也因水利基礎不斷增強而日漸強筋壯骨。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持續深入學講話 振興發展看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