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4日訊 今年以來,雙鴨山市公安局四方臺分局借助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將群眾辦事從窗口轉移到指尖,將民警服務從辦公桌轉移到互聯網,大大拉近了警民關系,將『多讓數據跑路,少讓群眾跑腿,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口號,打造成『指點四方,無須路上』的『指尖』警務工作模式。目前,分局依托微信服務端口,打造了微信應用服務統一平臺——『微警務』,各所隊及社區民警建立『微警務』公眾號32個,建立警務微信群300餘個。僅僅三個多月的摸索『微警務』平臺用戶突破15萬,平臺信息累計閱讀量突破800萬人次,提供網上服務1700餘人次。
『互聯網+便民利民』
『攜帶一摞身份證復印件、介紹信,到派出所找民警審核新入職員工現實表現』,這是以前企業人事部門的日常工作寫照。今年以來,煤炭市場回暖,四方臺區多家煤礦紛紛恢復生產,大量新入職員工需要審批,可以往派出所排隊等候的人群並沒有出現。現在各用人單位利用『微警務』平臺推出的『網上現實表現審核』,只需要用手機把各項材料拍照上傳到平臺,民警就會在線完成審核工作,將審核結果以微信推送通知的方式發送到申請人的手機。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這就是『互聯網+警務』帶來的看得見的便捷服務。
群眾需要什麼服務,就開發什麼功能,打造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掌上綜合服務平臺。記者看到,分局『微警務』平臺可提供『便民功能』、『戶政服務』、『警務專欄』、『微應用』、『優化發展環境』5大板塊,涵蓋戶政、治安、網安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辦證辦事項目及非緊急報警求助、違法犯罪舉報等47項服務事項,提供線上受理、審批、查詢及辦結的『一站式』服務。
『互聯網+扶企促商』
今年7月21日,四方臺區躍江煤礦民爆系統被鎖定無法使用,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企業迅速通過警企微信群向分局反饋情況,分局第一時間展開調查,並與省廳民爆系統維護人員逐項核對系統信息,清理重復數據267條,成功將企業民爆系統解鎖,保障企業順利生產經營。這是分局各窗口單位利用移動互聯、在線留言、線上溝通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服務的一個生動事例。
分局經保、治安等部門依靠網站、微信公眾號、警企微信群等互聯網終端,將日常檢查指導情況、防范隱患、消防隱患、安全生產隱患、危化品安全隱患等安全信息及時發送至企業負責人、安全責任人客戶端,並以此推動企業為公安機關提供安全防范信息與基礎數據。截至目前,共向各類企業發送各類預警信息11大類、310餘條;開展互聯網警企互動活動3次,解答企業諮詢113項,幫助解決企業生產問題9件。
『互聯網+綜合治理』
不久前,四方臺區連續發生3起手機盜竊案件,分局民警接到報警後,迅速趕赴現場,調取比對監控視頻,發現嫌疑人身影。隨後,『微警務』平臺『邀你破案』發布第二季『網絡通緝令』,公布了犯罪嫌疑人圖像的監控截圖,將視頻圖像信息與110對接傳輸,向群眾征集線索協助破案。同時,分局各所隊級公眾平臺、各級微信群同步轉發。
集群轉發迅速形成裂變效應,微信發布後的4小時,民警接到群眾舉報電話,反饋嫌疑人身份信息。18小時後,有群眾舉報稱在某商場發現有名年輕人和微信公布的嫌疑人體貌特征相似,並上傳了現場拍攝的照片,民警立即趕到現場,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快速獲得線索破案,准確接到違法犯罪行為舉報,民警們都興奮地稱『微警務』平臺是『破案神器』。自『微警務』平臺運行以來,先後獲取有價值線索211條,發現、打擊違法行為26件,查破各類案件1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
『互聯網+執法執勤』
警力有限,『微力』無邊。分局『微警務』不僅有涉及群眾衣食住行功能的應用,還依托微信自帶的位置、視頻功能,建立了巡邏警力定位和視頻調度機制,服務街面警力調度、刑事案件偵破和日常警務督察工作,助推分局執法規范化建設。
記者在『微警務』平臺登錄『監督員之窗』,警方警風警紀監督員可以在線交流,隨時對警方提出意見建議,成為警民溝通的『連心橋』。
『「微警務」讓警民交流從傳統的「面對面」變成「鍵對鍵」、「指對指」,不僅便民利民,同時還起到了惠警減負的作用。』四方臺公安分局政委劉衍海介紹,為緊盯群眾需求、民意導向,『微警務』在不斷完善服務功能、簡化操作流程、提高群眾體驗感的同時,還專門建立了實時響應的後臺值守隊伍,落實專人受理各類服務事項,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全力打造群眾受惠、民警受益的『指尖』警務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