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鄭飛:特色種植養殖闖出脫貧路
2016-11-14 09:5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王明菲 莊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4日訊(記者 陳顯春 王明菲 莊園)11月8日,東北網第一書記『扶貧計』報道組來到拜泉縣興農鎮興旺村采訪第一書記鄭飛。時任拜泉縣城市行政執法局環衛處副主任的鄭飛,自2015年10月來到興旺村任職第一書記後,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帶領村民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徑。

  興旺村貧困戶養的羊群。

  鄭飛與貧困戶詳細交流。

  鄭飛走訪興旺村貧困戶。

  特色種植增收貧困戶樂了

  拜泉縣縣城到興旺村大約40公裡,走過一段縣道轉至通村路後,路兩側新修的路肩,讓狹窄的路面變得寬闊起來。鄭飛每次走在這段路上,心裡充滿自豪:『我從鄉裡爭取了資金,用3個月時間修好路肩,等於是加寬了路面,便於農用車通行。』

  如果說這是鄭飛送給興旺村村民一份沈甸甸的民生大禮,那麼,在扶貧方面他做得就更多了。

  在興旺村的326戶貧困戶中,很多家庭因學致貧。王寶柱的大女兒在齊齊哈爾上大學的費用每年4萬多元,高額的學費令王寶柱一家陷入貧困之中。鄭飛通過走訪了解到王寶柱家的情況後,建議他改變傳統種植結構,減少玉米種植面積的同時播種紅小豆和高粱等經濟作物。

  在王寶柱的家庫房裡和院內,堆放著他今年的收獲---40袋紅小豆和60袋高粱。王寶柱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初多虧聽從了鄭書記的話沒有全部種植玉米,紅小豆和高粱兩項收入加一起淨賺1萬多元。

  在鄭飛的建議下,今年興旺村有100多戶貧困戶調整了傳統種植結構。采訪中,興旺村村委會主任張寶華對記者說,鄭飛不但有見解,對人也實實在在,誰家有困難只要和他說,他能幫啥就幫啥,今年春天,他幫助很多農戶協調種子和化肥,大家都說這個小伙子不錯。

  田野上的羊群貧困戶的希望

  興旺村雖不是傳統養殖村,但村裡不乏擁有養殖技術和經驗的村民。鄭飛在調查走訪中,發現貧困戶夏永忠有這方面的專長,於是就鼓勵他養羊。

  在村南的田野上,夏永忠趕著100多只羊放牧。據他介紹,養羊的主意是鄭書記想到的,『春天時,鄭書記在信用社幫我貸款2萬元,買了40多只羊,經過一夏天的繁殖,現在已有100多只羊,等這些羊長大了就可以出售了。』

  這是勤勞的一家,夏永忠在外放牧,他的妻子在家中已備好了草料。在剛剛過去的秋天,他的妻子用半個月的時間,撿拾大豆皮和樹葉,可供羊食用一個冬天。『鄭書記這麼幫我們,我們還不勤奮一點,就太對不起他了。』

  同樣對鄭飛心存感激還有李繼江等貧困戶,鄭飛介紹李繼江到遼寧燈塔縣皮革廠打工,每月能賺3000多元。據他的鄰居范秀森介紹,鄭書記看到李繼江家的情況後,為了緩解他家的經濟困難,就介紹他外出務工,鄭書記用行動溫暖著每一個貧困戶的心。

  拜泉縣城市行政執法局副局長代春波說,自鄭飛任職第一書記以來,深入農村、紮根農村,能夠體察民情,為老百姓乾好事、辦實事,反響很好,希望他能再接再厲、再立新功。

  記者手記:年輕的第一書記

  今年26歲的鄭飛,是記者此次采訪第一書記中最年輕的一個,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是夢想大於現實的年齡,而鄭飛卻已經承擔起第一書記的重任。

  也許是一年來歷練的結果,或是本來鄭飛就有著與年齡不相仿的成熟,與鄭飛接觸久了,你會發現他是一個沈默少言的人,但他的笑容很真誠,身上也看不到一絲浮躁的氣息。『心裡有數』,身邊的人這樣評價他。

  農村工作,光憑一腔激情和三分鍾熱血是乾不了的,不但要耐著性子,還要沈下身子,甚至邁穩步子。起初,鄭飛的工作並不順利,『和一些老人溝通有代溝』、『你這麼年輕,你懂啥、你會啥?』在一片質疑聲中,這個心裡有數的年輕人,腳踏實地地按照計劃前行。『和村裡的老人多聊、交心,和他們混熟了,他們就拿你當親人了,你的建議他們纔會參考『。

  鄭飛逐漸被村民認可,『多虧鄭書記了』、『這個小伙行,是塊好料』。面對好評,鄭飛依然如初,不驕不躁。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