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30日訊 『十三五』開局元年,樹立大食物觀調結構是我省農業發展的主旋律。一年的實踐讓龍江人收獲滿滿——農業生產奪得較好收成,結構調整紮實富有成效;前三季度,我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640元,增長6.4%。省農委初步測算,今年,種植結構調整將拉動農民增收49.1億元。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食物觀概念。所謂大食物觀即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因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業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作為應對之策,樹立大食物觀念,發揮綠色特色產業優勢,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下大力氣把我省農業優勢調強、產業調大、布局調優、效益調高,結構調整成為我省農業發展的主基調。
往優質高效作物上調,往現代畜牧業上調,往綠色食品上調,往優化布局上調——大食物觀引領著全省農業結構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伴隨結構調整的大力度推進,另一個更加著眼長遠著眼增收的可持續發展主線同步推進——
深入推進農業『三減』。全省把開展農業『三減』行動擺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在保證糧食總量不降低、生產效益不下降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實施農業『三減』的技術路徑:每個縣(市、區)農業『三減』試驗示范面積都穩定在10萬畝以上,每個鄉鎮都建立了試驗田、示范點;經過試驗示范,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推動農牧有機結合、資源循環利用,開展有機肥、生物肥替代化肥試點;改苗前封閉滅草、苗後莖葉除草兩次作業為苗後莖葉一次精准除草,減少除草劑施用次數;更新購置新型標准化藥械,更換標准化噴頭體,提高除草劑利用效率;采取物理方法和生物農藥開展病蟲害防治,減少化學藥劑使用;推廣『稻鴨共作、稻蟹共作、稻魚共作』等一批綠色有機種植模式。『減肥減藥減除草劑』,如今農業『三減』在我省已成共識。
據統計,全省254萬畝『互聯網+』高標准示范基地面積全部采用綠色有機模式進行生產;農村共落實農業『三減』示范基地1711個,示范面積1046.7萬畝;農墾系統共落實農業『三減』示范基地面積193.34萬畝;有機肥總用量1300萬噸,同比增加300多萬噸,替代化肥19.5萬噸;新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300萬畝,減肥5.6萬噸;通過財政補貼共更換節藥噴頭及噴頭體,僅此一項減少除草劑用量近1000噸;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達到1519萬畝,直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300多噸。
加強黑土耕地保護。這一年,探索建立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模式和長效機制有了長足進步——《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7月1日正式實施;制定出臺了《黑龍江省耕地保護主要技術措施指導意見》;建立機械化秸稈還田購機補貼機制和深松整地補助政策;在9個縣(市、區)開展黑土地保護試點,在24個縣(市、區)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昇補貼。截至目前,全省農村完成深松整地3578萬畝,佔計劃100.5%;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達到18個;投入資金2000萬元,開展有機肥提質增效試驗點58個,示范點163個。
加快發展循環農業。這一年,為了加快推動農業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鏈條生態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我省先後制定出臺了《2016年秸稈還田技術試驗示范技術指導方案》、《黑龍江省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促進耕地質量提昇工作實施方案》、《黑龍江省禁止野外焚燒秸稈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實施方案的通知》和《有機肥資源利用指導意見》;省政府安排專項資金1.8億元,用於支持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選擇哈爾濱市周邊市屬7個縣市,綏化市周邊市屬6個縣市,佳木斯、齊齊哈爾、大慶所屬5個重點縣市作為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每個試點縣補助資金1000萬元。同時,加大了對實施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的規模經營主體的補貼力度,深松整地每畝補貼20元,激勵全省農村實施面積激增到2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