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日訊 人體的五髒六腑,各有分工,哪個罷工了都不行。56歲的樊永珍,卻有一個隨時都可能罷工的肺,挽救她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換個肺。
跨省肺移植填補我省捐獻空白
樊玉珍的肺纖維化病史長達十年,這種不可逆轉的疾病,死亡率甚至超過了多數癌癥,肺纖維化的患者想要活下來,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肺移植。比起肝移植、腎移植等,肺移植的手術難度更大、成功率更低。不過,移植團隊就算掌握了尖端技術,但是如果沒有供體,就很難挽救患者。
大慶龍南醫院副院長李永剛說,當時樊玉珍離不開氧氣,上廁所都很困難,而且都在床上,不能下地。
青島找到配型匹配供體
11月11日,遠在山東的青島大學附屬一院傳來消息,一名40歲的腦死亡男子捐出了肺髒,恰好跟樊玉珍匹配上了!耽擱的時間越長,供體的活性越差,大慶龍南醫院的移植團隊立刻奔赴青島。
大慶龍南醫院胸外科十一病區主任冀成山說,把肺源取下來,從青島回來,一路上,我們都在爭分奪秒。
肺源抵達大慶,樊玉珍迎來重生,她成為了我省異體肺移植手術第一人!而這臺持續了八小時的手術,也填補了黑龍江跨省肺移植的空白。
術後恢復仍然漫長
樊玉珍肺移植手術成功,對她而言,這是身體的重生。對她的丈夫而言,這是家庭的重生。術後恢復這十天,說起來時間不算長,但是如果每一天都交織著重生的喜悅和死亡的威脅,換誰都會覺得煎熬。
樊玉珍在重癥監護室裡恢復的那十天裡,丈夫李寶生一直隔著窗戶守候著,一塊玻璃,把樊玉珍丈夫的等待映襯得更加漫長。現在,老兩口總算能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嘮嗑了。
患上肺纖維化這十年,樊玉珍的生活節奏變了,為了增加肺活量,她學會了游泳,一口氣能游1000米。但是,樊玉珍的體重卻越來越輕,病情一直惡化,她只剩下了70斤。丈夫李寶生的支持和鼓勵,成為了樊玉珍活下來的全部動力!
大慶市民樊玉珍說,大家公認地佩服他,照顧得相當到位了,沒老伴我也活不到今天。
因為捐獻所以是朋友
現在,老兩口把那個捐獻肺髒的好心人,當成一個老朋友。樊玉珍和老伴說,給我捐獻這個朋友雖然去世了,但是活在我心中,我活不也等於他活嘛,以後我也捐獻出來,能救誰救誰,能救一個朋友,救一個朋友唄!在樊玉珍老兩口眼裡,捐獻器官,可以挽救一個又一個朋友,這些朋友,就算不相識、不見面甚至不聯絡,也擁有絕對深厚的交情。
肺移植,只是樊玉珍新生活的開始,將來,她還要經過抗排異期、抗感染期等一道道生死關卡。現在,大慶龍南醫院的醫護人員見到樊永珍,都叫她『珍寶』,她的每一次呼吸,都牽動著大家的心跳。
大慶龍南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佐岩說,治療是終生的,抗排異治療的結果就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像病毒、細菌、真菌,以後還得注意監測。
我國每年肺移植的手術只有200例左右
在我國,因為供體稀缺,每年肺移植的手術只有200例左右,很多患者沒能等到肺髒供體、遺憾離開。
大慶龍南醫院副院長李永剛說,缺的不是肺,缺的是理念,我們大家都獻出一片愛心,器官捐獻事業,會有個飛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