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大馬哈魚種群保護研究獲突破
2016-12-02 08:46: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長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記者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獲悉,黑龍江大馬哈魚(科研稱大麻哈魚)種群恢復與棲息地重建技術示范工作取得成果。該所研究人員經過多年跟蹤調查,今年10月26日成功采捕到湯旺河標志放流大馬哈魚親魚5尾。通過現場標記檢測,這些魚均為曾經放流並洄游上溯至湯旺河支流西小河水域的大馬哈魚,在已修復重建的產卵場區域自然產卵繁殖。這也是繼2015年之後又一次在放流水域采捕到的放流大馬哈魚群體。

  湯旺河是松花江一級支流,也曾是大馬哈魚歷史產卵場,上世紀80年代由於生態環境變化等多種原因,大馬哈魚資源在這一流域逐漸衰退乃至消失。在農業部財政專項『大麻哈魚棲息地調查與標志放流效果評估』和『黑龍江重要水域魚類產卵場及洄游通道調查』項目的資助下,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課題組在湯旺河下游首次開展我國松花江水域大馬哈魚種群恢復與棲息地重建技術示范工作,連續5年在松花江支流湯旺河進行大馬哈魚標志放流,累計放流近40萬尾幼魚。

  今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在2016年秋季大馬哈魚洄游繁殖期,課題組負責人劉偉研究員帶領研究人員在松花江湯原段和湯旺河下游水域,開展大馬哈魚洄游通道和產卵場水域標志放流效果監測評估工作。科研人員采用超聲標記、PIT標記大馬哈魚回歸親魚,進行產卵場生境選擇和上溯遷移跟蹤實驗,以及湯旺河大馬哈魚棲息地修復示范工作。

  在對湯旺河中下游乾流及支流前期調查基礎上,選擇下游支流西小河,通過河床底質改善、生物群落擬合、河道疏通、河道整治等相關生境修復治理工作,營造適合大馬哈魚產卵場的環境條件。通過水下攝影開展大馬哈魚繁殖行為觀察,目前發現已有部分大馬哈魚群體在西小河自然水域中成功產卵繁殖。

  此項工作的成果評估了湯旺河大馬哈魚人工增殖放流效果,證明松花江支流湯旺河是大馬哈魚適宜的棲息地。這將對我國大馬哈魚類資源恢復和棲息地修復技術研究與應用提供示范、借鑒,為大馬哈魚類資源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