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回應民生期盼打造生態景觀 訪哈爾濱市內河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主任龔劍
2016-12-02 09:51: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連續6年參與哈爾濱市『三溝』治理,特別是全程組織馬家溝生態景觀河道工程,哈爾濱市內河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主任龔劍用一句話概括了省市領導及建設者的初衷與情懷,這就是:『回應民生期盼!』

  龔劍告訴記者,馬家溝全長34.7公裡、流域面積約258平方公裡,回顧這條城市最長內河多年治理歷程,龔劍說,始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但從1996年集中整治算起,馬家溝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建成投用已有20年。20年間,沿河而居的普通百姓,民生訴求不斷提昇。這一沿線有大型居民小區20多個,人口密集,配套缺失,更加期待家門外的濱水區域,有一個生態景觀與綠色休閑相得益彰的開放空間。

  據了解,去年以來,省市主要領導圍繞民生期待,多次提出:要持續抓好綜合治理工作,不斷提高城市內河水質,建設親水平臺,解決好沿岸環境問題,為百姓創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

  作為建設者,龔劍說,我們持續圍繞4個路徑開展治理,即解決清水水源和污水收納;打造綠樹成蔭的臨水生態廊道;闢建沿線景觀廣場和親水平臺;建立貫穿兩岸的慢行交通體系。

  龔劍介紹說,馬家溝承載哈爾濱市江南主城區40%左右的行洪排澇功能,流域內全部雨水要通過河道匯入松花江。今年,朝陽污水處理廠每日3萬噸清水注入馬家溝工程正式試運行,與去年開始每日輸送6萬噸的松花江水共同形成每日9萬噸流量,已完善解決清水水源問題。因此,他們把整治的重點,放在增設污水管線和既有污水溢流口的治理上。今年,他們新增9公裡污水管線,用於收納多雨季節溢流到河道的雨水;精心布設溢流口,將雨污合流的溢流口設置到景觀水位以下,降低溢流量,延遲遺留時間,從而消除對景觀水的影響。

  引綠到水邊,打造綠樹成蔭的濱水生態廊道,是去年以來馬家溝生態環境治理的新理念,夏季柳綠花紅的堤岸帶狀公園景觀,為主城區段沿岸百姓,營造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今年沿岸綠帶繼續向河道延伸,臨水空間綠色長廊成為一大亮點景觀。龔劍介紹說,大規模植綠不僅為了解決沿河樹木綠蔭稀少、臨水暴曬的問題,同時也在改造硬質護堤後,以綠色植被根系固化涵養水源,確保堤壩安全

  龔劍告訴記者:馬家溝城區段沿岸由20多個大型居民小區,多以安居為主,沒有多餘的配套空間供居民休閑娛樂,因此,按照省市領導的要求,闢建景觀廣場拓展休閑空間、建設親水平臺增強景觀效果,成為這一輪持續治理的著力點。因此,他們在河道中心線向兩側延伸的45米區域內,利用每一個可利用空間、每一個道路交口的開闊地帶,闢建大中小型景觀廣場;同時,探身入水搭建多處親水平臺,圓沿岸百姓親水夢。

  據了解,穿城而過的馬家溝,與多條城市主乾道相交,行人過馬路需要長距離繞行,人車混雜。去年開始,建立貫穿流域、跨越兩岸的慢行交通體系,成為馬家溝持續治理的創新舉措。龔劍說:『馬家溝沿河慢行路網橋梁體系,讓沿岸百姓在自家門口感受暢行無阻、自由通達、快慢兼宜、風情無限的內河交通網絡,同時,也為城市綠色交通提供了一個新的載體,為自行車等非機動車提供了優越的交通環境,徹底打通了沿岸交通微循環。』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