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日前,在哈爾濱天時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包裝車間內,一穗穗經過加工的粘玉米正被工人們整齊地碼放在包裝盒內,准備運往全國各地。該合作社經理於喜勝指著正在等待裝箱的粘玉米驕傲地對記者說:『別看這小玉米棒看著不起眼,它可是能賣到8元一穗。』
抓住好品種嚴把質量關
『現今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吃飽不是最終目的,更多的是要吃好,吃安全,隨之對食品的要求便越來越高。』於喜勝對老百姓的飲食要求分析得頭頭是道,『咱們龍江的黑土地有多麼肥沃全國知名,種出的農作物不論是質量還是營養都沒得說,我正是看好了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纔決定做加工粘玉米的生意。』事實證明,於喜勝的選擇沒有錯。哈爾濱天時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於2009年4月注冊成立,當時注冊資金僅為120萬元,合作社發展到今天,入社農民達到103人(戶),粘玉米種植面積達到4300餘畝。所種植的彩、白、黃3個品系8個品種的粘玉米種植區域涉及阿城區4個農村鎮街23個村屯,120戶農民參與其中。2016年,天時合作社產值預計可達1450萬元,合作社效益將達到200萬元。『取得今天的成績,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合作社這個方式是我取得成功的堅實基礎。』於喜勝高興地對記者說。
在嚴把質量關方面,於喜勝眼裡揉不得半點沙子。首先要保證種植的都是非轉基因的粘玉米,其他的比如農藥殘留、是否含有重金屬、理化指標、感官指標等都要符合國家現行的標准,很多方面還要高於國家標准。
據了解,天時合作社在籽種、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選購時,全部按照標准化生產的要求,由合作社統一購進並發放,確保其產品達到綠色、有機、無公害標准。並經過上級有關部門檢測認定,獲得了綠色食品標識。合作社每年春耕前對種植戶進行一次集中培訓,並發放技術資料,有效提昇了種植戶的科技素質。
線上線下齊發力粘玉米獲得好口碑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這個理念早已根植在於喜勝的心裡。一穗粘玉米為什麼能賣到8元的高價,於喜勝向記者揭開了其中的奧秘。『我們合作社在嚴把質量關的同時,從建立之初就一直秉承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互聯網的發展之路,線上線下必須齊發力。』起初,合作社加工出的粘玉米只是簡單包裝銷售給附近的城區,始終局限在本地區周邊。為了能使自己的品牌產品『粘粘多』走出去,於喜勝決定主動出擊,帶著樣品到南方各地區推銷,同時利用互聯網,在阿裡巴巴、淘寶設置店鋪,並在微信上開設微店。這麼一折騰,銷量立刻急速增長,『別看冷庫裡存著那麼多的粘玉米,它們早都已經有主了,現在供不應求已經成為了常態。』於喜勝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目前,合作社的品牌產品『粘粘多』已經成功銷往四川、廣東、上海等大中城市,並出口韓國、俄羅斯、美國,受到廣大消費者信賴和喜愛,贏得了好口碑。
擴展種植加工范圍目標打造『中央廚房』
2016年,天時合作社粘玉米種植面積為4300餘畝,對即將到來的2017年,粘玉米種植面積要擴大到10000畝。產量的增加可以有效解決目前粘玉米供不應求的局面。
天時合作社一直秉承生態環保的理念,今年消化粘玉米副產品700多噸(玉米皮600多噸,玉米芯100多噸),徹底將粘玉米『吃乾榨淨』。產生的秸稈利用相關機械就地加工成青貯飼料,很早就被雀巢、伊利等奶企訂購一空。
擴大種植面積只是於喜勝『宏偉』規劃的一部分,『我們要推動糧食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繼續借助「互聯網+」等渠道加強營銷,實現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計劃新建一個2000平方米的青食速凍粘玉米冷藏庫,使用容積1.2萬立方米;再建一個面積約為500平方米的標准化包裝配送車間,符合進出口檢驗標准;計劃采購兩臺收割機、一臺鮮玉米剝皮機、一臺青貯飼料裝載機……』說起明年的計劃於喜勝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
『豐富種植農作物品種,發展養殖業,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為消費者提供安全食材,致力打造「中央廚房」,把最原生態、最安全的食品送到百姓的餐桌上是我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於喜勝眼神裡透露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