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28日,科研人員在湯旺河再一次采捕到人工增殖放流的大馬哈魚。

禁漁期結束後,撫遠黑龍江段上的打漁船。
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今年8月5日,省政府主辦召開了『中國·黑龍江綠色發展論壇』,黑龍江省永續自然資源保護公益基金會承辦此次高規格的發展論壇,並在論壇上舉行成立大會。作為『讓中國大馬哈魚回家』公益項目的籌款和資金管理機構,基金會理事長張醒生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給予黑龍江在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更多的肯定和期待。
記者:作為關心黑龍江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一員,多次來到黑龍江,您如何看待黑龍江的生態優勢和『自然資本』?
張醒生:黑龍江省從來都是以廣袤無垠的黑土地、連綿起伏的大森林、波浪翻滾的大江河以及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而全國知名。這是黑龍江省與生俱來的珍貴自然資源和自然資本。如果用國際的『自然資本(Nature Capital)』的標准來衡量,黑龍江在此方面的優勢是可以排在中國前列的。如果高舉『綠色GDP』和『自然資本』的大旗,大力弘揚發展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黑龍江省的形象和優勢將大大不同。
記者:為什麼基金會選擇發起『讓中國大馬哈魚回家』公益項目作為保護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切入點?
張醒生:一條黑龍江是中國難得的全境流經一個省的大江,保護好黑龍江這條寶貴的尚未污染和破壞的河流及水生動物植物應該是著力之處。我們希望黑龍江省能夠利用好這個優勢地位。
作為黑龍江省內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我們非常希望能成為黑龍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的新生力量。很短的時間,過去幾十年未見的黑龍江上游地區的大馬哈魚繁育河段,又重現大馬哈魚的洄游產卵現象。這是非常令人鼓舞和值得關注的。如果黑龍江省沿江各地市縣能夠像撫遠市這樣做,不用幾年,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中的『中國大馬哈魚』就一定會回家。中國大馬哈魚這個珍貴的『自然資產』會重新在國人的經濟生活和優質食品安全方面發揮它的巨大作用。
記者:讓中國大馬哈魚回家,還有哪些方面和工作要進一步完善?
張醒生:為了讓中國大馬哈魚早日回家,我建議:
一、把保護恢復黑龍江大馬哈魚作為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的標杆式工作和政府考核指標,當黑龍江流域的大馬哈魚得以大規模的恢復,並引入可持續發展的漁業方式,黑龍江省的經濟和環境得分將大大提高。黑龍江省的新生態文明名片也就打出來了。
二、中國自古以來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就有『勸君勿打三春鳥,窩中幼子盼母歸。勸君勿捕三春魚,萬千魚籽孕腹中。』黑龍江省應該成為這樣優秀傳統的弘揚者。
三、在省裡對各級政府的表彰獎勵考核標准中,應把保護恢復生態環境作為重要考核指標之一。
采訪結束時,張醒生說,恢復大馬哈魚種群資源需要全流域的共同努力,在全省各部門、全社會的關注下,我們一定能看到大批中國的大馬哈魚順利回家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