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王久寬去年底由哈爾濱市教育局選派,來到了位於老黑山腳下的巴彥縣黑山鎮民樂村擔任第一書記。在省級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他下定了決心要擔起這份責任,哪怕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也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
面對群眾期盼扛重任在肩
當了解到這個有932戶、總人口4097人的村子,貧困戶竟達176戶、貧困人口有641人時,王久寬著實感到心情沈重。全村的26600畝耕地全是丘陵地,百姓種植的糧食連年因水分大賣糧困難。此外,民樂村地處偏僻,交通相對閉塞,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不能及時運送出售……王久寬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帶領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到任後,王久寬通過收集資料、與村乾部座談、走訪群眾等形式對全村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開展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並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導致百姓貧困原因進行了深度剖析,按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制定了民樂村脫貧規劃,明確了民樂村近期工作目標和五年發展規劃。
為了給民樂村脫貧工作爭取各類幫扶項目,王久寬想盡一切辦法爭取省、市、縣各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他不斷往返於省、市相關部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今年民樂村爭取到哈爾濱市教育局幫扶資金40萬元,哈爾濱市扶貧辦幫扶資金35萬元,縣發改局交通改造專項資金300萬元,縣水務局飲水改造專項資金300萬元,為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抓好基礎建設壯大集體經濟
在王久寬的帶領下,民樂村按照新制定的脫貧發展規劃,在抓好基礎建設上下功夫,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現在通屯的公路100%實現了硬化。新修了9.6公裡砂石機耕路,使機耕路砂石化達80%。新建和維修橋梁7座,橋梁通行良好達90%,解決了百姓出行難題。
由於村集體所有的源豐農業合作社已經初步解決了全村百姓賣糧難的問題,並且在合作社的帶領下,貧困戶和入社社員年實現戶均增收1000元。為此,王久寬帶領村集體班子從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入手,擴大合作社經營范圍,在源豐合作社興建了一套水稻精加工項目,達到增收目的。為了拓寬增收渠道,還在合作社建設了一個佔地20畝的標准化養牛示范小區,延長了產業鏈條。王久寬還積極爭取上級對合作社的支持,鋪設了4公裡高壓線路,打了27眼井,發動群眾旱改水3000畝,帶動村民實現了種植結構的調整。此外,他還籌劃著通過合作社建酒廠與全村三分之一農戶簽訂種植高粱訂單方式,提高農戶收入,從而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
一戶一策幫扶真抓實乾突破
為了摸清村裡貧困底數,王久寬按照精准幫扶要求,組織人員完成了貧困戶的建檔任務,並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科學制定了每戶貧困群眾的脫貧計劃。與此同時,將村裡的貧困戶按照貧困程度排序,組織幫扶人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並找准幫扶的突破口。
在細致的工作下,包扶村的縣領導以身作則,慷慨解囊,為貧困戶購買了種豬、母牛、雞雛,成為貧困戶脫貧的堅實後盾。在此基礎上,王久寬還積極尋求哈爾濱市教育局的支持和幫助,局直屬28家單位包扶了最困難的38戶貧困戶。今年十一國慶前夕,對接工作全部完成,哈爾濱市教育局領導和各直屬單位紛紛來到包扶的貧困戶家中進行走訪慰問,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共謀脫貧規劃。在此期間,哈爾濱市教育局為村裡貧困戶建設的3間解困房也同時竣工。
作為教育系統派出的幫扶乾部,王久寬深知村民文化素質偏低也是導致貧困的原因之一。治貧先治愚,通過多方努力,王久寬動員哈爾濱市教育局直屬單位與村駐地學校結成幫扶對子,對接哈爾濱市實驗學校和168中學與村駐地中學結對,哈爾濱市師范附小和兆麟小學與村駐地小學結對,哈爾濱市紅霞幼兒園和附屬幼兒園與村駐地幼兒園結對,提高了扶貧的針對性。他又向哈爾濱市教育局相關部門申請了一些教學設備,改善了村中學的教學條件;還專門為村中學和小學安裝了淨水設備,結束了師生帶水上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