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市阿城區創新發展砥礪前行 續寫全面振興新篇章
2016-12-05 13:33: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五年來,在省委和哈爾濱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中共阿城二屆區委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局面,擔當起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深入實施『大招商、大旅游』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承載區、都市型農業的示范區、冰城夏都游的拓展區、歷史文化的核心展示區、生態宜居城市的優化先行區』建設,協調推進『五位一體』和黨的建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留下了全區58萬人民拼搏奮進的輝煌足跡。

  放眼下一個五年,正是阿城區致力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實現基本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期。阿城區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度拓展『兩大戰略』和『五大功能區』建設成果,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持續深化重點改革,著力抓好產業建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打造『實力阿城、生態阿城、宜居阿城、法治阿城、幸福阿城』。在省委和市委的領導下,踏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主旋律,牢記使命、和衷共濟,求真務實、敢於擔當,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濃墨重彩地續寫全面振興新篇章!

  回顧——五年發展碩果累累

  青島啤酒(哈爾濱)有限公司廠房。

  區域經濟逆勢前行 綜合實力明顯提昇

  五年來,阿城區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7.7億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548.1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6.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375元、30390元,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圍繞建設新型工業化的承載區,青島啤酒、秋林裡道斯、中農欣欣、亞泰建材、中大路橋、華格水泥等項目建成達產,北大荒農產品配送中心、冀東水泥、騰輝汽配物流園等項目開工建設。五年來,阿城區實施重點產業項目225個,完成投資300億元,接續有力的工業主導格局基本形成。

  『三農』工作卓有成效農業地位更加鞏固

  圍繞建設都市型農業的示范區,農業、畜牧業總產值分別實現294.9億元、116.8億元,年均分別增長7%、7.6%,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9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726個,阿城區被確定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累計投入13億元開展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硬化農村公路419.3公裡,屯內巷路硬化率74%,『村新、業興、景美、人和』的阿城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充分彰顯。

  旅游發展亮點紛呈 歷史文脈傳承發展

  金龍山景區格林水世界。

  圍繞建設冰城夏都游的拓展區,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金龍山、松峰山等景區基礎設施提檔昇級,金龍山鎮成為全省旅游名鎮。隨著紅葉節等節慶活動的成功舉辦,『金朝故都·生態阿城』品牌效應日益凸顯。格林水世界、達仁印象城、佟二堡皮草城等項目建成營業,美麗島、大金都體育歡樂谷等項目開工建設。五年來,阿城區累計接待游客1619.1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76.1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4.5%、19.7%,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3%。

  紅星湖美景。

  阿城區中心的銅坐龍雕塑。

  圍繞建設歷史文化的核心展示區,阿城區編制了《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保護規劃》並經省政府批准實施,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啟動了金上京遺址公園建設,金上京遺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有效保護亞溝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修繕金太祖陵園,博物館接待游客年均遞增15%以上。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阿城版畫藝術園區』建成使用,建設文化廣場40個,列入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4個。『金源九百載、魅力新阿城』大金建都900周年紀念活動異彩紛呈,金源文化影響力、吸引力持續提昇。

  重點改革深入推進 法治建設深入人心

  阿城區作為全國農村土地確權試點區,農村土地確權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由全國農村土地確權試點被續定為確權成果應用試點。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3項,『零表制、四證合一、一照一碼』制度全面推行,全區新登記企業3727家,投資創業活力有效釋放。紮實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減鋼鐵產能120萬噸,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18%。治理非煤礦山企業246家,創建省級生態鎮(街)9個、生態村43個,森林覆蓋率50.2%。

『法治阿城·中國夢』群眾活動精彩上演。

  圍繞建設『法治阿城』,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黨員乾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得到新提高。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鎮(街)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建設率達100%。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非煤礦山、道路交通、食品藥品、建築工地等領域安全監管,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這是從嚴治黨不斷強化,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的五年。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連續3年保持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創城工作實現常態化。27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實現轉化,『兩新』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率達到100%。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相關要求,持續改進作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紀檢監察機關立案457件,黨紀政紀處分374人,良好的政治生態得到鞏固和發展。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民生福祉持續增強

  圍繞普惠性民生建設,阿城區累計民生支出101.1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9.3%。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07萬人。累計投入5億元完成66個學校新建、改擴建項目。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所、結核防治所、疾控中心建成使用。社會保險擴面9.92萬人,累計投入3.9億元落實城鄉低保、貧困家庭助學、貧困殘疾人救助等保障性政策。深入實施安居工程,改造棚戶區5790戶,建設經濟適用住房1200套,配建廉租房、公租房1063套,改造農村泥草房10017戶,困難群體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群眾熱切關注的歷史遺留房屋產權證辦理、『棄管樓』管理等工作成效顯著,51個房開項目具備辦理條件,改造老舊住宅樓210棟。北新客運站建成使用,城市公交IC卡啟動實施。統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補助金、優撫對象撫恤金標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待遇實現同城化,人民群眾、乾部職工有了更多獲得感。

  圍繞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優化先行區,阿城區累計投入5.18億元,重修了哈紅公路、金都西大街、金龍路南段等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建成使用,提質改造城區街巷路36條,黑色化改造37.3萬平方米,群眾出行更加便捷。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完成『兩溝一河』一期治理,拆違60.7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53.5萬平方米,購置城市管理大型機械52臺套,城區新增綠地86.2公頃,人居環境更加整潔。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第二熱源、第三水廠、燃氣工程、人民廣場、阿什河公園北廣場、新體育運動中心建成使用。

  展望——全力推進實施『五大工程』

  全力打造『實力阿城、生態阿城、宜居阿城、法治阿城、幸福阿城』。

  ——打造『實力阿城』。突出改革創新和結構優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引進培育新興工業,優化提昇以旅游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到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

  ——打造『生態阿城』。淘汰落後產能,重點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突出抓好大氣、水體、土壤污染防治。到2021年,單位GDP綜合能耗持續下降,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打造『宜居阿城』。推進市政設施、城市環境、公共服務、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到2021年,城市整體發展、系統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高。

  ——打造『法治阿城』。綜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調節經濟、規范行為、協調利益。到2021年,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充分發揮。

  ——打造『幸福阿城』。統籌解決好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扶貧等民生事宜。到202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163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437元。

  圍繞打造『五個阿城』,全力推進實施『五大工程』。

  堅持以創新為引領 大力實施『轉型昇級工程』

  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落實『三去一降一補』,著力在既有需求增長空間,又有供給優勢的新型建材、綠色食品、歷史文化、生態旅游等領域集中發力。對未開發房地產用地,通過調整規劃條件,優先發展健康養老、文化旅游等跨界地產,加快化解房地產庫存。堅持促發展與防風險並舉,優化金融服務。聚焦重大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生態保護、民生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

  堅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昇級『老字號』。充分挖掘冶金建材、裝備制造、酒類食品等產業潛能,運用新技術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轉型昇級;深度開發『原字號』。重點推動玉米、水稻等糧食精深加工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以石材、鉬、銅、鐵、鋅等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為主的礦產經濟產業;培育壯大『新字號』。抓住哈市綜合保稅區、哈東物流產業帶、哈爾濱新區建設機遇,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金融保險、商貿物流、健康養老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依托英特華(雲)電商產業園,開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工程,鼓勵企業發展應用電子商務,建立特色農副產品、文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資源數據庫,加快建設多功能多業態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基地。

  堅持以協調為要求 大力實施『統籌發展工程』

  融入『一主四星』發展體系。加快推進與各區、哈東、哈南區域乾道銜接,爭取啟動城市軌道交通、長江路至山水新城、繞城環路等重大道路交通工程,配合做好綏滿公路昇級改造、哈爾濱都市圈環線、哈佳快速、哈牡客專、哈牡電氣化改造等公路鐵路建設。

  提昇城鎮建設水平。抓住哈市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和我區國家級『多規合一』試點契機,規劃完善『中心城區-中心鎮-中心村』梯度有序的城鄉規劃體系。根據區位、資源和產業特點,打造一批生活舒適型、產業集聚型、環境優美型、生態優良型的宜居、宜業、宜游小城鎮。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按照『生態化、潔淨化、特色化、產業化』要求,科學編制美麗鄉村規劃,注重保護田園風貌、生態資源、人文景觀,大力挖掘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傳統習俗等資源,加快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業、鄉風文明、特色彰顯的美麗鄉村。

  堅持以綠色為優勢 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工程』

  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力度。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資項目,限定非煤礦山開采區域,修復治理廢棄礦山,加快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鎮(街)污水處理廠建設,保護和擴大綠地、水域、山體等生態空間。做好阿什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涉水企業污染源治理,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大力發展生態綠色農業。依托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效應,充分發揮綠色農產品品牌資源和地理標志認證優勢,推進糧食、畜牧產品精深加工。依托玉酒、龍江龍、秋林裡道斯、青啤、藍谷等企業,重點發展酒類飲料、肉制品、林下產品等食品加工業,推進阿城粘豆包、大蒜等傳統食品向有機、高附加值食品轉化。

  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深度開發金龍山旅游度假區,力爭創建國家5A級景區。加快推進美麗島、大金都體育歡樂谷、金上京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金上京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力發展301國道、旅游公路沿線及料甸、紅星等鎮鄉村旅游業。

  會寧公園——百姓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建設生態宜居新家園。大力實施『碧水、藍天、綠地、寧靜、整潔』工程,提質改造城區主次乾道、背街小巷,繼續開展『兩溝一河』綜合治理,啟動金源文化主題公園建設。

  堅持以開放為抓手 大力實施『項目突破工程』

  厚植園區發展優勢。經開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食品加工、新型環保、木材加工、農資化工等產業,新華新區重點發展新型建材產業,哈東園區重點培育發展商貿物流、科技研發和集『醫養游』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新楊園區重點承接哈南產業轉移,發展裝備制造、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

  提昇產業項目建設水平。著力引進文化旅游、健康養老、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冀東水泥、北大荒農產品配送中心等在建項目,推動金禹環保產業園盡快運營,合眾養老健康城早日開工。五年內,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242個,完成投資316億元。

  堅持以共享為根本 大力實施『民生幸福工程』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堅持就業優先發展,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

  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基礎工作。加快推進城鎮棚戶區、農村泥草房改造確保4個省級貧困村如期『摘帽』,489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准脫貧。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學前教育普惠水平和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質量。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滿足群眾對優質醫療、預防、保健的綜合衛生需求。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設。

  進一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昇從嚴治黨意識,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切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班子隊伍建設、作風效能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為推動阿城全面振興提供堅強保證。(圖片均為資料片)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