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姜春波:貧困戶要從思想上先脫貧 纔能有新的精神面貌
2016-12-06 06:1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王明菲 莊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6日訊(記者陳顯春 王明菲 莊園)11月10日,東北網第一書記『扶貧計』報道組來到克東縣潤津鄉禮讓村采訪第一書記姜春波。

  『貧困戶有一個新的精神面貌,就必須從思想上先脫貧。』姜春波到任後,引導部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務工創收,鼓勵種植大戶、合作社帶動貧困戶一同發展,因人而異發展適合貧困戶自身特點的產業項目,對老弱病殘等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施行政策兜底脫貧。

  姜春波深入貧困戶家中調研。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攝

  姜春波在工作中。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攝

  姜春波走訪貧困戶。資料片

  禮讓村建設漂亮的柵欄。資料片

  20塊宣傳圖版扮靚村民心靈

  2015年9月,姜春波從齊齊哈爾市物價監督管理局選派到禮讓村任職第一書記。該村有貧困戶417戶、1152口人。

  姜春波到任不久,禮讓村在村內柵欄建設中,資金出現短缺,工程停工數月,他與村支書多次到縣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協調修建柵欄的專項資金,最後從一事一議資金爭取到20萬元,柵欄工程順利完工。記者采訪時看到,在村主街道兩側,藍白涂裝的柵欄格外顯眼和靚麗。

  記者發現,在禮讓村柵欄上掛著一塊塊寫有『知識改變命運,奮斗鑄就輝煌』等口號的圖版。

  陪同記者采訪的禮讓村黨支部書記孫連仲介紹,像這樣的圖版共有20塊,均由姜書記自掏腰包制作,而且還有兩塊更大的掛在村口。

  隨後,孫連仲帶領記者來到村口,『奮發圖強肩並肩同築中國夢』、『脫貧攻堅心連心共建禮讓村』的巨大噴繪分列主街道兩側的空牆上。

  姜春波告訴記者,他倡導貧困戶從思想上脫貧,通過圖版宣傳,可提高貧困戶脫貧意識,讓貧困戶有一個新的精神面貌。

  圖版的口號,都是姜春波根據各種文件信息整理,多是勵志和鼓舞人心的話。貧困戶王鳳忠家就住在主街道旁,他家的柵欄上也掛著一塊圖版。他對記者說,每當他出門看到圖版上的話,就感覺有勁有奔頭。

  姜春波任職禮讓村第一書記一年來,根據該村實際情況,制定了《禮讓村2016年—2017年發展規劃》、《潤津鄉禮讓村扶貧攻堅方案》和《禮讓村百日攻堅脫貧工作計劃》。

  小巷道連千家蔬菜黃煙往外拉

  禮讓村距克東縣城6公裡,是典型的城郊村,家家戶戶有種植蔬菜和黃煙的傳統。姜春波在走訪時,有村民向他反應,泥土巷道一到雨季,運輸蔬菜、黃煙的電動車就開不出來。

  蔬菜和黃煙是村民們的主要生活來源,不能及時出售的話,就意味著斷絕了村民們的命脈,村民們修路的呼聲很高,姜春波決定幫助村民解決這件大事。隨後,他開始規劃設計禮讓村巷道修建方案並巷道建設資金,經過半年多不懈的努力,修建2.05公裡長水泥巷道資金全部到位,禮讓村中心屯戶戶門前通上了水泥路。在幾個月的修路時間裡,姜春波幾乎天天在工地上,檢查質量、指導規劃路線。

  記者采訪時,巷道已經通行。貧困戶徐桂龍正在清掃自家門前的一段巷道。徐桂龍是蔬菜種植戶,僅此一項收入有5000多元,如今巷道修好了,不愁蔬菜運不出去了。他說:『姜書記為村裡做出不少貢獻,修路、安裝有線電視,而且還告訴我怎麼種菜。』

  在姜春波的住處,記者在一個抽屜裡看到一大袋方便面和一大包藥品。據姜春波介紹,方便面是因為在村裡走訪時回來晚,錯過了食堂的飯點,就煮方便面吃。在9月中旬的一次走訪中,姜春波因路滑扭傷了右腿,經核磁共振診斷系半月板損傷,行走十分困難,醫生建議他休養,而此時扶貧攻堅工作進入到攻堅階段,他沒有治療更沒休養。前不久與孫連仲入戶調查時,因下雪路滑,再次扭傷右腿,至今尚未痊愈。即便這樣,姜春波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潤津鄉黨委書記辛靈志接受采訪時說,姜春波是第一書記的榜樣,特別敬業,95%以上的時間都在村上,並且做了很多實事,鄉村乾部都很佩服他。

  第一書記扶貧日記摘錄

  姜春波克東縣潤津鄉禮讓村第一書記

  2016年11月12星期六小雪

  自1984年我在齊齊哈爾市物價監督管理局參加工作以來,可以說到克東縣來的次數也很多,但是這次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感受卻不一樣。

  以前到克東來,都是以上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以監督檢查的身份來的,而且很少直接接觸到村屯和農戶。這次我是以克東人、潤津人、禮讓人的身份來的。在我到鄉裡報到的第二天就召開了黨委會,把我介紹給大家,以便順利地開展工作。鄉領導還帶我到一些建設的比較好的村子參觀、學習,並給我介紹了很多農村工作的經驗和做法,讓我受益匪淺。禮讓村的『兩委』班子很團結,這就給了我十足的工作動力和信心,使我很快的熟悉了農村工作並進入工作狀態。

  深感第一書記重任在肩,需要我做的事情很多。在與貧困戶交談的時候,很多貧困戶因病因殘家裡一貧如洗,甚至房屋都破舊不堪,但並沒有提出什麼過多要求,還一再說不想給政府添麻煩。農民的淳朴讓我感動,激勵我去努力工作,為貧困戶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而貧困戶們也讓我很感動。

  在水泥巷道修建過程中,農戶們主動幫助清理妨礙修路的雜物和障礙;巷道修好以後,農戶們奔走相告,多次找到我,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謝。這更堅定了我切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的決心。

  記者手記:老書記,令人肅然起敬

  且不說姜春波為禮讓村做了多少實事好事,憑他50多歲的年紀,就有各種理由不駐在村裡;憑他那條疼了靠封閉針止痛的腿,就有千條理由不在村裡走訪。可他沒有,修路、修村辦公室、修柵欄等等工作,事無巨細,都少不了他。這是一種怎樣的執念?

  與村民交朋友,多談心,問想法,聽呼聲,求思路,這是姜春波的工作方法。他隨身攜帶的包裡,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記得滿滿當當,即有村民們的心聲,也有他的願景。

  姜春波是個攝影愛好者,相機隨身攜帶。他有一個願望,拍下所有村民的笑臉,在村裡展出,讓禮讓村開遍文明之花。

  采訪時,姜春波的腿還沒有好利索,走路仍一瘸一拐,看著讓人心疼,更讓人肅然起敬。老書記,保重!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