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崛起『中國北方藥谷』園
2016-12-08 08:14: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井洋 李寶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利民開發區醫藥產業園已經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

  黑龍江日報12月8日訊 今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2016第九屆創業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儀式上,黑龍江威凱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浩獲得『匠心可敬』獎。這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微生物學博士、輝瑞制藥的研究員,歸國創業的落腳點就選在哈爾濱利民開發區。經過4年努力,企業研發的蕾帕霉素產品開始試生產,樣品得到國際大型醫藥公司的認可,正在辦理出口等手續。今年1-10月,醫藥產業園區新增投資15億元,6家醫藥企業建成投產。如今,作為哈爾濱新區的重要內核之一,哈爾濱利民開發區集聚了哈藥集團等91家醫藥企業,圍繞『培育壯大新字號』形成了集醫藥研發、生產、營銷、包裝物流和檢驗檢測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中國北方藥谷』正在崛起。

  產業集聚 『藥谷』不斷壯大

  在哈爾濱新區的北京路,醫藥企業集聚而建,並不斷追加投資隔街擴建。在沈陽大街上,泰盟集團麾下的聖泰藥業新廠正在建設中。聖泰藥業經過十多年發展,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被醫藥資本大咖泰盟集團重金並購。泰盟集團投資6億元,分三期擴大生產規模,今年是第三期,新廠房建設已近完工。『我們連續三期投資,快速擴大生產規模。聖泰的國家一類新藥——是好藥品,借助泰盟集團強大的銷售渠道,市場佔有率不斷提昇,銷售額提高一倍。同時,公司的研發水平進一步提高,現在具備了中藥提取、針劑生產等各種劑型的生產能力。』泰盟醫藥集團總經理助理李宏輝高興地說。

  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園,利民開發區醫藥產業園現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家,規上醫藥企業22戶。入區企業共生產16個劑型841個品種,高新技術產品87個,國家和地方知名品牌32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50個,國家一、二、三類新藥20個。園區內有哈爾濱譽衡藥業和哈爾濱聖泰生物制藥上市企業2戶,擬上市企業3戶,新三板擬上市企業2戶。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億元,新增投產企業4家,實現銷售收入168億元,利稅23.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和21.5%。

  引進『發動機』搭建創新平臺

  研發是醫藥企業的發動機。在利民開發區醫藥產業園內,生命醫藥創業大廈現已投入使用。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院士領銜的8個科研團隊和200餘名博士碩士已入駐設在這裡的院士工作站。

  去年,利民開發區投資3.5億元,與哈醫大共建生物醫藥研發中心,引進哈醫大科技園,建設了集新藥研發、企業孵化和檢驗檢測於一體的醫藥研發公共平臺。據哈醫大科技園負責人劉洪文介紹,現在研發中心內的中試基地已完成認證,試驗動物研究中心後期調試即將完成,投入使用後將成為東北三省最大的試驗動物繁育基地。這些設施都向園區企業開放,滿足企業的研發、中試需求。 園區還投資7000萬元,與哈藥集團共建藥物研究院,哈藥集團科研團隊現已入駐。

  現在,園區已初步形成以19家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以哈醫大研發中心和哈藥集團藥物研究院兩大研發機構為支橕的藥物研發創新體系。擁有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設有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在研一、二、三類新藥26個,三種藥物已完成三級臨床,進入審批階段。

  下游企業跟進產業鏈成龍配套

  圍繞著醫藥產業生產,營銷、包裝、物流等產業配套日漸完善,大幅提高了醫藥企業的運營效率。

  作為全國醫藥營銷三大龍頭的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立黑龍江公司並開展運營,其高超的醫藥營銷經驗和巨大的營銷網絡,將補齊園區醫藥營銷的短板。而為醫藥專業包裝的生產企業也聞訊紛紛前來投資。目前新三立包裝、德勝包裝和德成印務均已建成投產,園區生產企業所需的藥品專業包裝環節在家門口就得到解決,方便了企業間的配套合作。

  哈藥集團專業醫藥物流的建成,縮短了園區內眾多醫藥企業的運輸半徑。目前,哈藥物流配送中心已在國內形成覆蓋30個省會城市、300個地級市、1萬家醫院和10萬家藥店的配送網絡。園區內的醫藥企業能夠依托哈藥物流,及時地把藥品運往全國各地。

  『保姆式』服務招商安商到位

  呼蘭利民開發區在傾力打造『中國北方藥谷』的進程中,在全國分布5個招商分局,分片負責,通過多種方式收集投資信息。建立起從招商、洽談、服務、落地等一整套工作服務模式,讓投資商的每一個項目,都能得到最好的服務。呼蘭區超前謀劃,認真調研,篩選出一批有實力、有投資需求的產業項目,建立招商項目領導包保跟蹤機制,由分管戰線區級領導牽頭推進,招商乾部聯絡洽談,相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具體抓項目落實,圍繞企業決策人、項目投資人量身定做項目引進方案,進行『一對一』、『點對點』式對接、跟進。

  利民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主任張樹仁告訴記者,『專業配套資源是企業集聚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因此,園區在基礎設施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先後建成了園區蒸汽站、雙路供電線路和專用排污管線,在解決醫藥企業連續生產需要的同時,大大降低了企業建設成本,提高了投資吸引力。園區還成立了生產力促進中心,引進風險投資、信貸擔保、資產評估等10類中介機構,搭建了人力資源、產權服務、網絡信息等6個公共平臺,為企業和科研、孵化人纔提供一站式的融資貸款、新藥報批等方面服務。專業配套的一系列服務機構的引進,讓園區成為一個出色的『保姆』。到2020年,利民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成面積將由10平方公裡發展到20平方公裡,年產值達到300億元。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