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電 寒冬料峭中,黑龍江乳業在經歷近3年低谷後,傳來回暖好消息。新建牧場投產、乳企盈利向好、奶農重拾信心……黑土地重現『牛氣』。
地處『黃金玉米帶』和『黃金奶牛帶』的黑龍江省,近年來把乳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加快推進由『工業搖籃』向『綠色奶罐』轉變。從產『鐵牛』到養『奶牛』,老工業基地黑龍江擦亮了一張『新名片』。
國際乳業『目光』聚焦黑土地
今年3歲大的童童,在媽媽懷裡一邊喝著新西蘭羊奶粉,一邊掙紮著要去超市另一側完達山展臺前與卡通奶牛玩耍。此時童童媽媽內心很糾結,是繼續讓孩子『吃西餐』喝外國奶粉,還是『吃中餐』喝國產奶粉,這已經困擾了她好一陣。
我國旺盛的乳制品需求、強大的對外投資能力正為全球乳業帶來新動能。在2016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暨乳業合作大會上,來自世界36個國家、地區的來賓匯聚哈爾濱,向中國拋出『橄欖枝』。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部長內森·蓋伊說,新西蘭已經與中國在乳業方面進行了合作、分享。法國農業部官員說,法國很多畜牧業企業和乳制品加工企業都開始在中國設立工廠。荷蘭弗裡斯蘭省副省長格拉斯·葛尤斯特納表示,荷蘭有能力也非常希望與中國進行乳業合作。
我國消費者對乳制品需求越來越旺盛,也為黑龍江省乳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鵬認為,黑龍江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大氣、水質等生態環境優良,地理區位優勢是國內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同時這裡土地飼料資源充足,產業基礎雄厚堅實,加工工藝和研發水平全國領先。
龍江乳業發力供給側改革
眼下在哈爾濱,一款叫『巴氏奶』的產品,成為一些市民關注的『明星』產品。哈爾濱市民張瀾品嘗完巴氏奶後連連點頭:『身邊的朋友向我推薦巴氏奶,沒想到口感這麼好。』
巴氏奶受熱捧並非偶然。黑龍江惠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濤介紹,巴氏奶並不是簡單的低溫滅菌工藝,而是凝聚了非常多的新技術,能較好保存牛奶的營養與天然風味,這也是我國乳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之一。
隨著我國乳業融入全球市場,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乳制品消費方式和消費產品也出現了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我國乳制品總的生產量增長4.6%,達到2782萬噸,液態奶增速4.7%,巴氏奶增速達到24.3%。
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負責人認為,中國乳制品市場繁榮的根本還在於鮮奶的品質,生鮮乳的品質仍將決定整體產業鏈的水准和信用。這就是黑龍江省願意借助『黃金奶牛養殖帶』的良好自然條件,大力建設高水平奶牛牧場的出發點。
去年8月,黑龍江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畜牧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極大調動了各地發展畜牧業積極性。按照意見要求,到2020年,爭取形成500萬噸高品質生鮮乳的生產能力,可加工80萬噸嬰幼兒配方粉、100萬噸巴氏奶,奶酪、黃油等具有較好市場潛力的乳制品生產初具規模。
目前,大力發展以乳業為代表的畜牧產業,成為黑龍江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突破口和著力點。
『一杯好奶』助力龍江振興發展
藍天白雲之下,一排排牛捨整齊矗立,乾淨的奶牛在松軟的微生物菌床上慵懶地散步,牛後腿上綁著一個儀器,記錄著它的吃料、喝水、運動……
『這是目前黑龍江省最大的奶牛產業園』,齊齊哈爾市奶牛產業現代化試驗示范園總經理許穎說:『這裡佔地220公頃,有38棟設施齊全的牛捨,8700多頭奶牛。到2017年底,預計奶牛存欄量可達3萬頭。』
乳業是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黑龍江省明顯供給優勢的重要產業。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糧食生產第一大省,在經濟增速壓力較大背景下,如何放大黑龍江省農業、畜牧業等優勢,做大做強畜牧產業,構建全國乳品產業基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已成為黑龍江省探索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黑龍江省不斷探索標准化規模集中飼養模式,奶牛單產和體細胞、菌落數等重要指標水平明顯高於傳統散養方式,一些牧場已經達到歐盟標准。黑龍江目前不僅成為全國最大的奶粉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基地,而且優質荷斯坦奶牛存欄總量、乳制品加工能力、奶粉產量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產量均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