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11日訊 在老哈人的記憶中,從1920年開業到1950年停業,曾為哈爾濱最牛飯店的『新世界飯店』往日的輝煌卻歷歷在目、令人難忘。近日,記者采訪了對這段歷史頗為了解的,哈爾濱飲食文化史研究者、《哈爾濱美食地圖》主編宋興文和電影歷史研究者鄭文發,聽他們講述了『新世界』兩任同鄉老板朱安東和王敏學從底層奮斗到高層的逆襲之路。
當年聲名顯赫的『新世界』牛到讓『姚半街』都入了股
作為新中國成立前哈爾濱最大的飯店之一,『新世界』在冰城歷史上一直聲名顯赫。從1920年8月1日新址開業到1950年10月停業閉店,其30年的經營史,可謂哈爾濱一個時代飯店業的縮影。當時,道外還有句順口溜:『新世界吃個飽,新江泉洗個澡,大舞臺叫個好,薈芳裡睡個倒。』
哈爾濱飲食文化史研究者、《哈爾濱美食地圖》主編宋興文向記者介紹,1922年出版的《哈爾濱指南》上刊發的『新世界』特等廣告,長達15頁,圖文並茂,堪稱大投入、大手筆,『新世界』在廣告中自稱『第一華洋飯店、第一西式旅社』,足見其當年的盛極一時。
『新世界』在開業之初就是一個集餐飲、住宿、娛樂於一體的大型娛樂場所,設有宴會廳、西餐廳、中餐廳等,可與『馬迭爾』相媲美。飯店大樓屬於折衷主義風格歐式建築,樓體高大宏偉,有三層四百餘間屋室,三層為旅館,二層為飯店並設有禮堂,一層則是冰棍廠等,樓內、屋頂各建有花園一處。門前是兩進十個寬大臺階的進廊,尊貴氣派。據老哈人回憶,新世界門前一側經常停著多輛樣式奇特的汽車,而另一側也秩序井然地停靠著洋車和馬車。夜間霓虹燈閃爍,照亮了整條街。進出這裡的都是有錢人。
當年的『新世界』不僅規模牛到不可小覷,就連股東名單也令人咋舌,哈爾濱城史文物館館藏文物『新世界飯店股東賬冊』中共記錄了478位股東,並詳細登記了每位股東的入股時間、入股數、股票發放和轉讓時間。其中包含了不少哈爾濱大商號和政商界名人,如制粉業巨頭之一雙合盛,油坊業巨頭之一豐泰億,大百貨店東和利、公和利,著名的天成茶莊、哈爾濱山東商會會長傅巨川、東陲商報總經理尹捷卿、西餐業大亨曲吉東等。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因為房產多,江湖人稱『姚半街』的姚錫九分別以本人和姚復興堂的名義購入357股和812股,是大股東之一。不僅如此,連當年的極樂寺也在新世界飯店的股東名單中。
『新世界』創辦人朱安東:從電影院放映學徒搖身變成『餐飲界大佬』
從股東賬冊中記載的股東名單可見新世界飯店創始人朱安東八面玲瓏的處事方式,而他從一名電影院放映學徒搖身變成『餐飲界大佬』的經歷更證明了這一點。
哈爾濱電影歷史研究者鄭文發告訴記者,朱安東1891出生於山東福山八角村,在家鄉念了8年私塾後『闖關東』來到東北,先在阿城一家山貨莊當店員,1908年來到哈爾濱,進入俄國人開辦的遠東影業公司(今馬迭爾賓館處)學習打電影(當時對放映電影的說法)。
『自1899年電影經中東鐵路傳入哈爾濱後,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電影放映技術是由外國人掌握的。1911年,朱安東三年學徒期滿後,被派往敖連特電影院(今和平電影院處)擔任放映技師,由此成為哈埠歷史上首位國人放映技師。』鄭文發說,朱安東是個頭腦特別靈活的人,在與俄國人打交道期間,不僅學會了放映技術,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但他並不滿足於此,借工作之便,一直留意興盛的電影市場。
1916年,朱安東辭去電影院的工作,帶著幾年的積蓄在道外昇平二道街辦起了吉江電影茶社。不久,又將茶社擴建,增加西餐,命名為新世界大菜館。
此時的朱安東雖只有20幾歲,卻很善經營,躊躇滿志又野心勃勃的他並不滿足於當一個小飯店的老板。於是,當他聽說濱江縣知事張南鈞獲准開闢傅家甸四家子為新市場(現道外區七道街以西)後,與人合股在道外南十六道街街口買了一塊地,蓋了一棟三層樓,打造了當時哈埠地區最豪華最高級的娛樂場所——新世界飯店(今靖宇電影院、哈市第四醫院處)。這裡集旅店、飯店、影院為一體,娛樂設施應有盡有,大到辦宴會,開股東大會,組織國際座談會,小到吃喝玩樂,都能在此解決。1920年8月1日,新世界飯店正式對外營業,吸引了大批達官顯貴光臨。
1924年,善於運作的朱安東伺機買下他人股票,如願以償地以十分之三的股份當上了新世界飯店總經理。之後與雙合盛的張廷閣、同記的武百祥一樣,成為新中國成立前哈爾濱工商業的風雲人物。上世紀30年代,在哈爾濱中餐飯店組合中,朱安東還曾出任理事會的理事長。
另一任經理王敏學:用22年的努力完成從『堂頭』到老總的蛻變
王敏學,生於1892年,山東福山人,是朱安東的同鄉。1920年新世界飯店在道外南十六道街開業時,他28歲。『新世界』是家股份制飯店,從1920年開業到上世紀40年代初,先後有大小股東400餘人,王敏學也是小股東之一。
『新世界』的發起人和大股東朱安東,在1924年通過增持股份當上飯店總經理,成為實際控制人後,1932年,哈爾濱淪陷,新世界更名為新世界公記,飯店日常經營交給副經理兼其俄文翻譯韓樹功。這段時間,王敏學擔任『新世界』的『堂頭』(就是服務員的頭,相當於現在的前廳經理)。
舊時飯店業組織機構分堂、灶、案、櫃:堂即前堂,負責接待客人;灶指後灶,負責切墩炒菜;案即面案,負責面食制作;櫃即賬房,負責財務。『堂』排在第一位,在舊時飯店中佔有重要地位,哈爾濱飯店業中有『三年學出個大師傅,三年學不出個跑堂的』之說。堂有『堂頭』、『堂倌』之分,『堂倌』俗稱『跑堂的』,相當於現在飯店的服務員。舊時飯店『跑堂的』是有技術的手藝人,需要有豐富的社會知識,懂得社會人情和紅白喜事的規矩。不僅要掌握喊堂叫勺、桌面匯賬、開席擺宴、婚禮司儀等技能,還得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態度謙和、服務周到,讓顧客無可挑剔。
王敏學是哈爾濱飯店業中的資深『堂頭』,從1920年『新世界』開業到1942年的20餘年間,他接待的多是政、商界的顧客,其中不乏貴賓,沒點兒八面玲瓏的本事,還真難以勝任。也正因為如此,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和運作,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1942年,王敏學昇任『新世界』經理,開始負責飯店經營。雖然王敏學成為『新世界』經理與他是朱安東同鄉不無關系,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其個人能力強,做事精明圓滑。
王敏學擔任『新世界』飯店經理期間,經歷了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哈爾濱解放,1949年新中國成立。1949年8月12日,新世界飯店遷至南十六道街一側一樓,規模縮小,其他樓面成為工人醫院,直至1950年10月徹底停業。此後,王敏學下落不明。有人猜測他回了山東老家,但未經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