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1日訊『舟至中流、擊楫勇進,面對困難、砥礪前行』,雖然海倫市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但海倫市委書記王學斌談起發展路徑,讓記者感受到他們尋求突破的決心和努力。
開發『硒』寶藏開啟『富』模式
王學斌說,海倫位於松嫩平原腹地,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縣。享有中國優質大豆之鄉、中國高淀粉玉米之鄉、中國甜菇娘之鄉、中國甜菜之鄉、中國籽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等『六鄉』美譽。連續12年成為全國產糧大縣。經權威機構檢測,海倫市465萬畝耕地普遍天然含硒,是松嫩平原富硒帶上的核心區。對未來的海倫來講,富硒有機就是『金山銀山』。王學斌說,我們要把這種獨特的資源優勢保護好,發揮到極致。
去年以來,海倫在富硒產業開發上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海倫大豆證明商標已成功注冊,海倫大米證明商標正在注冊,『中國黑土硒都』譽名已成功申請。下一步,海倫要把富硒產業擺放到統領地位,舉全市之力,實施深度開發。重點抓好『四化』:一是品牌化引領。強化生產、加工、銷售全程監管,規范使用『黑土硒都』集體商標和『海倫大豆』『海倫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二是規模化生產。整合現有大米、大豆等加工企業,組建集團公司,實行產品統一商標、統一品牌、統一標准、統一監測、統一包裝。三是市場化運營。依托已經成立的黑土硒都投融資有限公司,正在籌劃建設黑土硒都農產品開發經銷有限公司,專門搞綠色特色農產品銷售,全力開發和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將海倫黑土硒都特色富硒品牌叫響炒熱。四是網絡化銷售。在抓好『中國黑土硒都』富硒產品交易平臺和微信平臺建設、拓展線上銷售市場的同時,瞄准發達地區,今年創建富硒產品實體店20個,組織生產加工企業參加全國各地農產品交易會、洽談會、博覽會,打開線下銷售空間。
『一都五城』組合拳闖出新路子
深念遠慮,勝乃可必。王學斌說,作為農業縣份,如何實現全面振興,首要任務就是抓住矛盾癥結,積極推進經濟發展。2016年,海倫市委六屆八次全委會確定『一都五城』發展思路,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目標,抓住經濟建設的『牛鼻子』,打出一套加快發展組合拳,走均衡發展的新路。所謂的『一都』就是打造『中國黑土硒都』,『五城』就是建設『綠色食品之城』『商貿節點之城』『生態宜居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創業創新之城』。經過全市上下的持續攻堅,上半年,從各項指標增幅來看,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資三項指標,均位列綏化市第一。
另外,王學斌告訴記者,海倫還要做好『中國優質大豆之鄉』這篇文章。海倫轄區內的黑土地營養元素豐富,海倫大豆的蛋白含量也遠高於進口大豆,而且海倫有很好的大豆種植基礎。所以,他的目標是充分發揮富硒大豆優勢,引進大豆精深加工企業,打造海倫富硒大豆品牌,帶動大豆產業復興和農民增收致富。目前,海倫市決定圍繞種植業提質增效調結構,『我們確定降米、增豆、上特色,這僅僅是量的調整、面積的調整,更高層次、更長遠的是研究質的調整。現在開始,各鄉鎮就要抓緊謀劃明年的種植結構調整。』王學斌對記者說,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發力點就是建設穩固的高品質農產品供應端。對海倫來講,要重點發展富硒功能大豆。要有針對性地自繁自育優質高油、高蛋白以及芽菜豆等功能大豆品種,推進專品專種,專區專供。
辦好惠民事兒讓百姓共享成果
『現在,海倫的貧困人口已由12.3萬減到7.6萬。』王學斌說,近年來,海倫堅持把群眾需要作為工作的最終落腳點,辦好惠民實事好事。特別是在當前,要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居住、收入、教育、社保、醫療等問題,保障民生鏈正常運轉,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一是抓好基本民生。從關涉群眾衣食住行的現實問題入手,對投資額度大、關注程度高、涉及群眾多的『十大民生工程、四十五件惠民實事』實施重點推進,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特別是投資1.4億元,建設50公裡東紮路和長途客運站,解決東紮路沿線5個鄉鎮3.5萬人出行難問題,保障長途客流中轉安全通暢。二是抓好底線民生。對低保、醫保、社保等救助保障政策,做到落實落靠、應保盡保,特別是全面加強農村五保、低保和『三留守』人員的社會救助工作,使困難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三是強化社會治理。堅持市級領導包案制和接待日制,加大信訪案件解決力度,提高一次性辦結率和息訪率,確保越級上訪量大幅減少;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全力抓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大幅下降;加大輿情監測和巡邏防控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社會安全穩定。